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质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統稱 > 質孫
質孫  zhìsūn

蒙古語音譯。本義爲顏色。漢譯“一色服”。元代宫中諸臣侍宴時所著之單色服。元代内廷大宴時,上至高官顯貴,下至樂工衛士,皆賜此服,服皆同色,然精粗、形制有等級之别。其衣式緊窄,下裳較短,腰間襞積特多,肩背貫有大珠,本爲便於乘騎的戎服,並配有帽笠,一般人皆可穿著。後作爲皇帝的賜服,並有質料、顏色之分。明代以後,改爲衛士儀仗者所服。《元史··輿服志一》:“質孫,漢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則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無定制。凡勳戚大臣近侍,賜則服之。下至於樂工衛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雖不同,總謂之質孫云。”《元詩紀事·柯九思〈宫詩〉之五注》:“凡諸侯王及外番來朝,必錫宴以見之,國語謂之質孫宴。質孫,漢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

质孙zhìsūn

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也作“只孙”“只逊”“济逊”“直孙”“积苏”。也称“一色衣”。本为戎服,便于乘骑等活动。形制为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下裳较短,腰间作无数襞积,肩背间贯以大珠。元代定为内廷大宴之礼服。上自天子,下及百官,内庭礼宴皆得着之。其制贵贱不一,因职而异,但冠帽衣履须用一色,不得有异,主要有大红、桃红、紫、蓝、绿等。贵重者以织锦为之,上缀珍珠。元朝定制,天子质孙,冬服有十一种。如袍服为金锦做成,则必戴金锦暖帽,帽上佩有各种华丽的珠宝装饰。如袍服为银鼠做成,则戴银鼠暖帽,并加银鼠比肩。夏季质孙服有十五种,同样冠随其服色。百官质孙,冬服九种,夏服十四种。所着衣服必须配上与其相称的冠帽,组成一套服饰。这也是质孙服的一大特点。明灭元后,将其进行了一定修改,定为仪卫之服。其服通织五彩团花。与元代质孙不尽相同。元柯九思《宫词十五首》之一:“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置酒奏箫韶。千官一色真珠袄,宝带攒装稳称腰。”自注:“凡诸侯王及外番来朝,必赐宴以见之,国语谓之质孙宴。质孙,汉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元史·舆服志一》:“质孙……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总谓之‘质孙’云。”又:“天子质孙……服红黄粉皮,则冠红金答子暖帽。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元末明初张昱《辇下曲》:“只孙官样青红锦,裹肚圆文宝相珠。翠仗执金班控鹤,千人鱼贯振嵩呼。”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四:“今圣旨中,时有制造只孙件数,亦起于元。时贵臣,凡奉内召宴饮,必服此入禁中,以表隆重。今但充卫士常服。亦不知其沿胜国胡俗也。”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鹅帽锦衣也。”方以智《通雅》卷三六:“锦衣校尉,自抬辇以至持扇、锽、幡、幢、鸣鞭者,衣皆红青玄,纺绢地,织成团花五彩,名曰只逊。”清褚人获《坚瓠集·广集》卷四:“元亲王及功臣侍宴者,则赐冠衣,制饰如一,谓之只孙,赵廉访家传御赐金文只孙一袭是也。明高皇定鼎,令值驾校尉服之,仪从所服团花,只孙是也。”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著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姚之驷《元明事类钞》卷二四:“济逊,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臣下赐则服之,亦名只孙。”《续通志》卷一:“元初立国,冠服车舆,并从旧制,史志不载。其国俗可考者,天子积苏。”清末民初章炳麟《訄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

质孙

质孙

元代蒙古人穿的一种服装。又作“只孙”、“济逊”,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颜色。汉语译为“一色衣”。多在皇帝举行宴会时穿用,为宴服。预宴者的服装,从皇帝到卫士、乐工都是一色,只精粗、形制有等级之别而已,故名。形制为衣长至膝,下裳较短;腰间有褶裥,裳腰部分加横襕。腰间初用毡毳 (cuì)革为饰,后用紵丝金钱,又有用红紫帛拈成线横在腰间。肩背胸间贯大珠为饰,首服也一样。至明代,演用为值驾校尉的服装,皇帝的仪从也服团花只孙。

☚ 缦衫   蕃客锦袍 ☛
质孙

质孙

又名 “只孙”。汉语称“一色服”、“一色衣”。元代的一种服式。是用一种特殊的称为纳石矢的织料做成的袍服。据《元史·舆服志》 记载:“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勳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总谓之质孙云。” 质孙服的特点是从上至下是一种颜色,主要有大红、桃红、紫、蓝、绿等。形式为袍袄式,左衽,窄袖,袖长过手,袍长过膝。腰束软带,下穿瘦窄小口裤,足著靴 (类似今天蒙族的服式)。元朝宫内大宴时,上至天子百官,下至乐工卫士,都必须穿质孙服。仅以质料、纹样、颜色来区别等级。元朝定制,天子质孙,冬服有十一种。如袍服为金锦做成,则必戴金锦暖帽,帽上佩有各种华丽的珠宝装饰。如袍服为银鼠做成,则戴银鼠暖帽,并加银鼠比肩。夏季质孙服有十五种,同样冠随其服色。百官质孙,冬服九种,夏服十四种。所著衣服必须配上与其相称的冠帽,组成一套服饰。这也是质孙服的一大特点。元朝群臣百官,除按规定在重大场合穿质孙服外,还常会得到天子的赏赐。按《马可波罗游记》 (第14章) 所述,元朝皇帝的万寿日 (生日) 是最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大汗穿上华丽无比的金袍,同时有整整二千的贵族和武官由他赐给同样颜色和样式的衣服,不过布料没有那样富丽罢了,但那些衣服也是金黄色的丝织品,贵族和武官除衣服外,每人还领到一条用金银线绣成的皮带和一双靴子,……并且规定,只有在每年的十三个隆重的节日,才能穿这种礼服”。这种服式沿袭到明代,主要为卫士穿著了。明洪武六年 (1373) 订 “令校尉衣只孙 (质孙)。束带、幞头、靴鞵。只孙,一作质孙,本元制,益一色衣也”。

☚ 开禊袍   辫线袄 ☛

质孙

见“质孙宴”(1467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