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流通量规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流通量规律

货币流通量规律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由买者手里转移到卖者手里,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流通领域中发挥它的职能,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流通领域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待售商品的总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的流通速度。前两项相乘就是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假定,一年内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亿元,如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年是2次,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是50亿元,如货币流通速度一年是4次,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是25亿元。上述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这就是货币流通量规律。不过考虑到货币支付手段的作用,货币流通量规律还需要作更完善的表述。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动用货币的地方,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有商品买卖的地方,也不一定都需要动用货币,因为随着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情况,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为:


纸币既然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那么它的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呢?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如果国家发行的纸币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那么纸币就能完全代表金属货币量正常流通,物价就可保持稳定;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可能有一部分商品因缺少流通手段而不能流通;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再多,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以,就会发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这就是所谓通货膨胀。由此可知,纸币超过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的发行量与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成反比,与物价上涨的程度成正比。
☚ 货币   价值规律 ☛
000040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