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时滞效应货币政策制定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其目标的现象。这段时间间隔称为“时滞”。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两个阶段:(1) 认识时滞。从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形势产生到货币当局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2) 行动时滞。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而且不论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无论企业是扩大还是缩减投资,要决策、制定计划,然后付诸实施,每个阶段都要花费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情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之后产生,而在这期间,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是否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