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贤妻致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贤妻致贵

 

·陶宗仪·


 程公鹏举在宋季被虏,于兴元版桥张万户家为奴。张以虏到宦家女某氏妻之。既婚之三日,即窃谓其夫曰:“视君之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何不为去计,而甘心于此乎?”夫疑其试己也,诉于张。张命棰之。越三日复告曰:“君若去,必可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耳!”夫愈疑之,又诉于张。张命出之,遂鬻于市人家。妻临行,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泣而曰:“期执此相见矣!”程感悟,奔归宋。时年十七八,以荫补入官。迨国朝统一海宇,程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自与妻别,已卅余年,义其为人,未尝再娶。至是遣人携向之鞋履,往兴元访求之。市家云:“此妇到吾家执作甚勤,遇夜未尝解衣以寝,每纺绩达旦,毅然莫可犯。吾妻异之,视如己女。将半载,以所成布疋,偿元鬻镪物,乞身为尼。吾妻施资以成其志,见居城南某庵中。”所遣人即往寻见,以曝衣为由,故遗鞋履在地。尼见之,询其从来。曰:“吾主翁参政,使寻其偶耳。”尼出履示之合;亟拜曰:“主母也!”尼曰:“鞋履复合,吾愿毕矣。归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竟不再出。告以参政未尝娶,终不出。旋报呈,移文本省,遣使檄兴元路路官,为具体,委幕属李克复防护其车舆至陕西,重为夫妇焉。
 

[选自《辍耕录》]

●●
 这篇小说描写一位坚贞、贤良的妻子,不计个人利害生死,在动乱的时代,为丈夫程鹏举指点迷津,使之得以脱离困厄,才能有所施展。而程鹏举在富贵之后,亦不忘糟糠之妻,最后夫妻团聚,和合美满。
 作品中程鹏举之妻的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她的贤良,首先表现为眼光敏锐、远大,性格刚强自信。
 她对丈夫的关怀体贴,不表现在一般的衣食寒暖、温柔敦厚;而是为丈夫的远大前途考虑,从才有所用着眼。“视君之才貌,非久在人后者”,“君若去,必可成大器”,这些劝诫都是为了丈夫将来“可成大器”,有大用,彻底摆脱被人奴役的地位。主人张万户为此让人鞭打她,而挨打后的第三天,她仍坚持这番话。她认为大丈夫有人能,有机会就应当远走高飞,不能甘居人下,任人奴役。后来,张万户驱逐了她,并将她卖于市人家。临别时,她为自己不被丈夫理解而感到苦痛,“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泣而曰:‘期执此相见矣!’”在如此凄苦的情况下,她仍然对丈夫的前途充满信心,坚信丈夫必有用武之地;坚信自己的预言和希望必然会实现。
 她被卖之后,生活的艰难,促使她奋斗不息,在市人家“执作甚勤”,“每纺绩达旦”,“毅然莫可犯”。这样,仅半年时间,便以所成布疋,偿还卖身债务,“乞身为尼”。这一切显示了这位女性不甘为奴,要求自由、独立的倔强个性。
 程妻不仅眼光远大,性格坚韧,而且无私无畏,具有牺牲精神。为了丈夫的未来,她不顾个人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再大的痛苦和委屈,她也能承受。三十年漫长的岁月,她洁身为尼,遁入空门,清静自守,从不为个人荣华富贵,另觅夫婿。更令人感动的是,当鞋履相合,丈夫高官的消息传来,她亦无半点动心。只是平静地说:“鞋履复合,吾愿毕矣。归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过去为丈夫受苦,她从不抱怨,后悔;现今丈夫得高官,她也不狂喜自负。尽管来人一再说明程公未尝娶妻,她也不再出来接见他们。足见其心地善良、纯真、无私。她所希冀的是丈夫摆脱困境,自奔前程,既然丈夫已东山再起,她毕生的心愿也就实现了,至于今后能否在一起生活,在她看来无关重要。她决不是为夫贵妻荣、凤冠霞帔而暂时苦度时光的妇女。因此,她的纯真无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作品在艺术处理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将主人公放在矛盾激化之中,放在困顿的逆境之中,去表现人物特有的个性或情操。以艰难困苦,激烈的斗争,长期的考验,作为试金石,去显示人物金子般的性格。
 对男主人公程鹏举,则是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
 开始,程对妻子的规劝心存狐疑,“疑其试己”,竟然两次报告主子张万户,给妻子带来毒打和不幸。而妻子不但不忌恨怪罪于他,临别时反和他交换信物。这才激起他内心激烈的斗争,“程感悟,奔归宋”。程的觉悟虽是在妻子付出重大代价之后,但后几十年却一直不忘旧情。“自与妻别,已卅余年,义其为人,未尝再娶。”这对一个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程的感情也经受了时间和环境的考验,他的性格是在矛盾斗争中逐步向上趋于完美的。
 全文的大团圆结局,表现了中国人民善良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理想化的表现方法。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善有善报,好人应当有美好的结局。

古典小说《贤妻致贵 》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贤妻致贵

 程公鵬举,在宋季被虏,于兴元版桥张万户家为奴,张以虏到宦家女某氏妻之。既婚之三日,即窃谓其夫曰:“视君之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何不为去计?而甘心于此乎!”夫疑其试己也,诉于张,张命棰之。越三日复告曰:“君若去,必可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耳!”夫愈疑之,又诉于张,张命出之。遂鬻于市人家。妻临行,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泣而曰:“期执此相见矣!”程感悟、奔归宋,时年十七八,以荫补入官。迨国朝统一海宇,程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 自与妻别已三十余年,义其为人,未尝再娶。至是遣人携向之鞋履,往兴元访求之。市家云:“此妇到吾家执作甚勤,遇夜未尝解衣以寝,每纺绩达旦,毅然莫可犯。吾妻异之,视如己女。将半载,以所成布匹,偿元鬻镪物,乞身为尼。吾妻施资以成其志,见居城南某庵中。”所遣人即往寻见。以曝衣为由,故遗鞋履在地。尼见之,询其从来。曰:“吾主翁程参政,使寻其偶耳。”尼出鞋履示之,合。亟拜曰:“主母也。”尼曰:“鞋履复全,吾之愿毕矣。归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竟不再出。告以参政未尝娶,终不出。旋报程,移文本省,遣使檄兴元路路官,为具礼。委幕属李克复防护其车舆至陕西,重为夫妇焉。
 《贤妻致贵》选自《南村辍耕录》,叙述了一对夫妻破镜重圆的故事。男主人公富贵不弃旧妻;女主人公困顿不失其志,一心为夫,表现了中国妇女善良、贤惠的品德。
 小说情节完整。男女主人公同在张万户家为奴。新婚三日便发生了误会性冲突。妻子劝程鹏举早些逃走,以图前途大业。越劝反引起程鹏举的怀疑,以为是张万户从中试探,便把妻子之言告诉张万户。妻子惨遭鞭打,最后被卖。临别时,妻子挥泪以鞋相换,将来“执此相见矣”。此时,程鹏举方彻悟,原来妻子是一片好心。于是,他逃奔了宋朝。
 此时的程鹏举年方十七八岁。作者以极简约的笔触描述了程三十年的经历,他做了官。元朝统一后,他位至陕西行省的参知政事,而且怀念着妻子,一直未娶。笔墨不多,却把程公的经历、为人交代得清清楚楚,为情节的发展起了过渡作用,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剪裁功力。程公派差人带着鞋去寻找妻子。买走她的那家人说她劳作勤快,每夜不曾解衣,经常纺织达旦,并用织成的布匹赎身,向主人“乞身为尼”。她现“居城南某庵中”。差人到庵中,借晾衣之机,故意把那只鞋掉在地上,以试其心。“尼见之,询其来历”。差人便把原委述说一遍。尼感慨万分:“鞋履复全,吾之愿毕矣”,说完竟闭门不出,尽管差人告诉她程公未尝婚娶,仍不为所动。差人只好回禀,程公下令以车队相迎,专人护送,夫妻团圆。
 作品刻画了封建社会的两个典型形象,即程公和他的妻子。这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她有胆有识,贤惠善良,重义识礼,忍辱负重。她觉察出丈夫不同凡响,论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便为丈夫的前途做了设想。真诚换来误解,她乃至遭鞭笞,为了改变现状,她还是鼓励丈夫,“君若去,必可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耳。”在封建社会里,她命运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丈夫身上。她再三考虑,还是说了出来。一线的希望也要争取。结果更惨,她被卖了。希望化为泡影。一腔委曲难以控制。泪水潸然。为表赤诚,她只能以履相换,为日后相见凭据,真是生离死别。
 被卖后,她忠贞不渝,“毅然莫可犯”,用超乎寻常的劳动向命运之神挑战,终于走上了清苦、悲凉的人生之路——落发为尼。这大概是封建社会高洁守志的弱女子的唯一生路。
 三十年凄风苦雨,世态炎凉。当鞋履复全后,她第一句话是“吾之愿毕矣”。她所追求的已由现实转为理想。尽管“参政未尝娶”,还是“终不出”, 以示自已的品格。
 程鹏举人品正直重义。他的质疑直至临别时方才猛醒。为报妻子的一片真情,他实现了抱负,做了陕西行省的参知政事,“义其为人”,三十多年未尝再娶。在那个时代,身居高位而守其志,实在是难能可贵。差人回报后,他用重礼并委派专人护送妻子,以报前恩。
 作品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心态。临别以鞋相换一场,其妻的心理十分复杂。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时间紧迫,众目睽睽,一腔委屈,无处申说,更兼此时一别,不知何时相逢。种种心理凝结在鞋上,以示至死不渝的决心。当得知程鹏举做了高官,妻子的心理更是复杂。一场误会使她受苦三十年,岂是一句话就能了了。爱的力量使她挣扎了三十多年,高门厚禄并非所图。致使她“终不出”。
 简约的文字,成功的描写是文章的突出特点。但传统的“大团圆”落了俗套。因果报应思想反映了作者的局限性。文章颂扬的主旨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传统审美意识。情节的完整,戏剧性的冲突,很多细节还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如《醒世恒言》中有《白玉娘忍苦成夫》,明陆采有《分鞋记》(见《曲品》)、沈鲸有《易鞋记》(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传奇。董应翰亦有传奇《易鞋记》(见《远山堂曲品》)。皮簧戏里还有《生死恨》,其结局没有团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