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责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责卡

纳西语音译,汉称“百姓”。解放前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地区的农奴等级。主要存在于云南宁蒗设治局永宁(今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区) 及四川盐源县左所等地。由原氏族公社成员等演变而来,在永宁约占总户数67.4%。世代被束缚在封建份地上,人格上依附于封建土司,向土司服劳役并交纳实物贡赋。分内责卡和外责卡两种;前者受土司直接控制,以在土司自营地服劳役为主, 因所负担服劳役的土地数不同,又有黑、花、白责卡之分;后者为土司委派人管理,以交纳实物贡赋为主。责卡大多有份地(称“责卡地“或“百姓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和财权、婚权、亲权,在土司辖区内可自由迁徙, 也可任土司政权中的官职。但若“犯法”、“犯重罪”或绝嗣, 土司等封建领主有权侵吞其份地和财产,甚至降他们为*俄。不能自由迁出土司辖区, 也不能建住瓦房及穿绸缎和黄、红、蓝色衣服,其等级地位只可下降,不能上升为*司沛。等级内部已产生阶级分化。解放后通过民主改革已被废除。

责卡

责卡

纳西族语, 意为 “百姓”。云南永宁和四川盐源纳西族领种份地的农奴。直接受封建土司的管辖和奴役, 按领种土地多少, 缴纳不同数量的实物、货币和劳役地租。有内外之分, 内责卡以服劳役为主; 外责卡以交纳实物贡赋为主。有独立的家庭经济, 能享受某些传统的民主权利。不得自由迁出土司辖区, 被束缚在封建份地上, 世世代代依附于封建领主。

☚ 怒管   俄 ☛
责卡

责卡

纳西语音译,亦译作“责夸”,汉语称“百姓”。民主改革前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地区的农奴等级。大多数分布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区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等地。责卡原本是氏族公社的成员,在封建化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农奴。在永宁区,责卡约占总户数的67.4%。责卡世代被束缚在份地上,为土司服无偿劳役,向土司缴纳实物贡赋,并承受其他超经济剥削。居住在土司署所在地附近区域、受土司直接控制、以为土司负担各种劳役为主的被称为内责卡; 居住在土司统治地的边缘区、由土司委派人管理、向土司缴纳各种实物贡赋的,被称为外责卡。前者又以负担劳役的种类、数量的不同,分为黑责卡、花责卡、白责卡。大多数责卡户占有一定数量份地。对这种份地,他们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无所有权,可以世袭、抵押、出租和转赠,一般不能买卖。大多数责卡户有牲畜、农具等其他生产资料,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和财产权、婚姻权,可以担任土司政权的官职,保留着氏族公社时期残存的某些民主权利,在土司辖区内可自由迁徙。如果完不成劳役、欠缴贡赋、犯罪或者绝嗣,份地和财产可能被领主没收、侵吞,甚至可能下降为俄等级。责卡不能自由迁离土司辖区,不能穿丝绸质料和黄、红、蓝三色的衣服,不能修建和居住瓦屋,见到土司和当权司沛要行尊卑之礼,等级身份地位只可下降为俄,不能上升为司沛。解放后,责卡等级在民主改革过程中被废除。参见“俄”、“司沛”。

☚ 司沛   俄 ☛

责卡

纳西语音译。汉称“百姓”。旧时云南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的农奴等级。在云南宁蒗永宁和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67.4%。由农村公社成员演化而来,被世代束缚在土司分配的份地上,人身依附于土司,负有服劳役和交纳实物贡赋等义务。有内外之分,由土司直接控制为其服役的称“内责卡”。内责卡又以在土司土地上服役的数量多少而有黑、花、白之分。凡在土司自营地中的8至12块土地上服役的称“黑责卡”;在2至7块土地上服役的称“花责卡”;在1块土地上服役的称“白责卡”。外责卡由土司委派人管理,以交纳实物为主,一年只有数天劳役义务。责卡占有份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可以在土司辖区内自由迁徙,也可担任土司政权中的官职,但若不履行封建义务,触犯土司法纪或绝嗣,土司有权收回领地,没收财产,甚至将其下降为“俄”(奴婢)。不能穿绸缎和黄、红、蓝色的衣服,不能建住瓦房,见到土司要脱帽低头致敬。其等级地位只能下降,不能上升为※司沛。内部已产生了贫富分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