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以来,四川财政分配由统收统支到建立分级财政和分配格局优化的改革。1980年中央决定在全国推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的财政管理体制,四川首先在广汉、新都、邛崃等县和三个自治州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推行。通过给地方划分一定的收支范围,地方有权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本地区的财政收支和建设事业。对收大于支的地区,采取 “定额上交,增收另定比例分成” 的办法; 对收不抵支的地区,则采取定额补助的办法; 对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实行 “定额补助,逐年递增” 的体制。1985年,除对三州仍然实行补助递增体制外,对其余市、地一律实行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的新体制。1988年又进一步对上交地区实行收入 “递增包干”体制,对其余地区进一步完善了 “定额上解”,或 “定额补助” 的包干办法,各地区对所属县,县对部分区乡也分别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包干体制。从1984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乡镇财政建设。到1987年底,已有90%以上的区 (镇)、乡建立财政机构,共配备人员2万多人,乡镇当年组织收入15.84亿元,占全省县级财政收入的32.45%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