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 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指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外汇收支的平衡关系并保持它们之间的互相平衡,使社会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货币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在时间上互相衔接,在空间上互相协调,以保证国民经济在整体上能够按比例地协调运行。建国后,陈云对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些规律性问题进行多年深刻研究之后,提出了关于上述的平衡思想。陈云认为,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节余。所谓财政节余,并不是结余钞票,而是结余相应的物资。只要财政、信贷平衡,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如果财政收支不能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也会不平衡,结果会使物价乱涨,市场混乱。在物资供应紧张时,投资应按先生活后生产、先生产后基建的顺序安排。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人民购买力要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建设规模和国力也就是和财力物力的平衡,必须瞻前顾后。财力物力就是指投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消费物资、外汇四个方面。过去为了保持外汇平衡,常常依靠多出口初级产品和压缩不必要的进口来进行。改革开放以后,提倡大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陈云反复提醒大家,要保持外汇平衡,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到自身的偿还能力,考虑到国内配套资金及各种物质条件,如基础设施、科研能力、原材料等,千方百计增加外汇收入的来源,要量力而行,控制上马的建设项目。多年来,我国建设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明了陈云关于财政、信贷、物资、外汇要综合平衡的意见是正确的。总的说,只有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才能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资供求才能平衡。货币是物资的筹码。国家通过财政、信贷的形式形成社会上的购买力必须与国家通过财政和信贷所能支配的物资在总量上、构成上求得平衡。国家还要通过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贸易政策等保持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即外汇平衡。可见,财政平衡是信贷、物资平衡的前提,物资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基础,信贷平衡是财政平衡和物资平衡的集中反映。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平衡关系之一,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陈云的上述观点和主张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和支持,成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大平衡 农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