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野录 负暄野录书学论著。南宋陈槱撰。二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上卷有论石刻五则、论篆法一则、论诸家书格七则;下卷有论学书之法四则、论笔墨纸砚十二则。其《前汉无碑》则认为,“自秦碑之后,凡称汉碑者,悉是后汉。”其《古碑毁坏》则认为,古碑被毁,一是村民用于修桥;一是村民苦于寻碑者蹊田害稼,故凿掉碑文,或用作柱础;一是战乱之时用作炮石。上两说未经人道。其《篆法总论》则认为“古人作篆,率用尖笔”,持论甚详。 ☚ 翰墨志 书苑菁华 ☛ 负暄野录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 (今福建福州) 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房四宝之评,以成此书。今检其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石刻及诸家书格,分总论古今石刻、蔡玺文玉刻、前汉无碑、古碑毁坏、乐毅论、右军书论、篆法总论、李阳冰书、章友直书、邵𫘫书、近世诸体书、蒋宣卿书、小王书等十三目。下卷主要论学书之法及纸墨笔砚诸事,分学书须观真迹、写大字法、论细字说、总论作大小字、论笔墨砚、俗论笔墨、论纸品、春膏纸诗、纸分阴阳面、论笔料、二毫笔、咏笔诗、毫锥名笔、近世用笔、论墨法、论砚材等十六目。所述源委分明,谓笔则取于兔毫,墨则妙于潘李,纸出蜀吴,砚出端歙等,皆有资于考证。书中所载“鼠须笔诗”一首,《宋文鉴》题为苏过作,其时《斜川集》尚存,必无舛误,而陈槱则称,“昨见邵道豫赋鼠须笔,殊有风度、今载于此”,当属失考之误。今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吉石盦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等版本。《养素轩丛录》本作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