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弩fù nǔ形容对长官或使臣迎接隆重;也形容得任官职,心愿实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武帝)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建𣄊翻鸷鸟,负弩绕文蛇。王初《送叶秀才》: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无能甘负弩,不慎在骑衡。 负弩(一) 身背弓矢前驱,常用以表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南朝陈徐陵《徐孝穆集》四《与王僧辨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 (二) 古代亭长的别称。《后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长……主求捕盗贼。”刘昭注引 《风俗通》:“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亭长【同义】总目录 亭长负弩
负弩 负弩古代亭长的别称。《后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长,以禁盗贼。”刘昭注引汉·应劭《风俗通》:“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 河厅 新建官办机构总办 ☛ 负弩fù nǔ 汉朝亭长的旧名。《后汉书·百官五·亭长》:"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注:"《风俗通》曰: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