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贝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贝娄 贝娄1915~美国作家。出生于加拿大,父母是俄国的犹太移民。1924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芝加哥,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攻读人类学和社会学。二战后在大学执教,同时写作。1944年发表处女作《晃来晃去的人》、《受害者》。成名作是1953年出版的长篇传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1959年发表长篇小说《雨王汉德逊》。1964年发表长篇小说《赫尔索格》,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其中探讨了各种社会问题,反映了60年代美国知识界的思想情绪,被称为 “思想小说”。1970年发表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和1975年发表的《汉堡的礼物》,显示了作者特有的独创精神和艺术风格,分别获1971年全国图书奖、1976年的普利策奖,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贝娄还写有剧本、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多种。他是二战后美国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善于描写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犹太裔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下的精神危机。艺术上将现实主义和现代派表现手法相结合,用自嘲、幽默的笔调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贝娄像 ☚ 斯坦贝克 米勒 ☛ 贝娄 贝娄1915—Bellow美国作家。出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父母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他在蒙特利尔的犹太人居住区度过童年,9岁时随父母迁居芝加哥。中学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学习人类学和社会学。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服役,战后在大学任教,并在巴黎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于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早期长篇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受害者》,反映青年无所事事,晃来晃去,世界荒诞,精神价值失落的心态,具有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成名作是《奥吉·玛琪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流浪汉似的青年奥吉·玛琪的生动形象,主人公坎坷半生终于向社会妥协。作者随手写来自由自在,文笔轻快流畅。这是当代美国文学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作品,小说发表后获得文坛的好评。他接着发表的长篇小说有《雨王汉德孙》、《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等,短篇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及其他故事》,剧本《最后的分析》,以及政论性札记《往返于耶路撒冷》等。在上述作品中,贝娄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困惑和精神上的痛苦,暴露了美国现代社会存在的深刻的精神危机。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汉德孙、赫索格、赛姆勒、洪堡等无一不是表现了精神价值在物质社会面前的无能为力。他的艺术手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但也采用一些现代派技巧以表现当代意识。1976年由于“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辟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辛格 密勒 ☛ 贝娄1915—Saul Bellow索尔·贝娄。作家。生于加拿大犹太人家庭,1924年举家移居美国芝加哥。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学习。1944—1945年间,在美国商船队工作。1953年出版成名作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1964年发表长篇小说《赫索格》,反映了一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迷惘。1975年出版《汉堡的礼物》,揭示了在物质丰裕的美国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探索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命运问题。获得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倡导人道主义,在艺术上,将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法相融合,笔调幽默,情节感人,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作还有《院长的十二月》、《心脏病为患》以及剧本与翻译作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