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贝 我国古代主要的原始货币。海贝产自南方海中,对于北方的夏、商、周族来说,这是一种外来物品。贝的种类很多,根据现在所知的出土材料,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贝。这里地望与年代都可能是夏代的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除天然贝外,还发现有骨贝、石贝。进入商代(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特别是殷商晚期,贝的使用明显地普遍与增多了。在郑州商代前期遗址(即成汤建立商王朝至盘庚迁殷前的约300年期间),贝就多有发现。一座商代中期墓葬(属于二里岗上层的白家庄墓)出土的贝达460枚之多。在商代后期的安阳殷墟,1976年发掘的一保存完好的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葬,出土的海贝竟达7000枚之多;1959年发现的安阳圆形殉葬坑,坑中发现有三堆海贝,其数当以百计。1953~1954年间,安阳大司空村曾发掘了165座殷墓,其中出贝的有83座,共出贝234枚,多者10余枚,少者数枚,而只有一个贝的为数最多。这一现象反映贝的使用已深入到平民的生活之中。我国有关财货的许多字都从“贝”,如贮、寶、赏、赐、财、货、贸、责、贾、资、贷等,也是断定贝为我国最早货币的佐证。在古代,贝所以能作货币使用,是因为贝本身有使用价值,它可以做装饰品,而且还是吉利的象征;贝具有天生的单位,便于计数作价;贝本身坚固耐久,便于携带和转让。 蚁鼻钱(约前475年~前221年) 贝 贝水中介虫,又名余泉,余蚳。《小雅·巷伯》一章:“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毛《传》:“萋斐,文章相错也。贝锦,锦文也。”郑 《笺》:“锦文者,文如余泉、余蚳之贝文也。”陆玑《草本疏》:“贝,水介虫也。龟鳖之属,其文彩之异,大小之殊甚众,古者货贝是也。”《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 “贝子,小白贝也。大如拇指顶,长寸许,背腹皆白。诸贝皆背隆如龟背,腹下两开相向。有齿刻如鱼齿,其中肉如蝌斗,而有首尾。故魏子才《六书精蕴》云: ‘贝,介虫也。’背穹而浑,以象天之阳;腹平而拆,以象地之阴。贝类不一。按《尔雅》云:‘贝在陆曰贆(biāo),在水曰蜬(hán),大曰(háng),小曰鰿(jǐ),黑曰玄,赤曰贻,黄质白文曰余貾(chí),白质黄文曰余泉。’”朱熹《集传》: “贝,水中介虫也,有文彩似锦。” ☚ 木瓜 仓庚 ☛ 贝读音b·ei(ˋ),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博盖切,去,泰韵。 上一条: 㪍 下一条: 貝 贝〔bei〕 gheub bianl. ![]() ![]() ![]() 贝❶〈隐〉清末以来浙江遂昌山民指数目二。参“当个、隔河、爱、长、竖人、耳朵、木、竖刀、合、交”。 贝貝bèi❶蛤、蚌等有硬壳的软体动物的统称 贝bèi贝貝❶蚌、蚶、蛤、螺等有介壳的软体动物的统称:~类︱~壳。 贝bèi❶ 蛤蜊、蚌、鲍鱼等软体动物的总称:贝类|贝壳。 贝bei贝印 贝雕 贝壳 贝勒 贝母 贝书 贝叶 贝子 宝贝编贝 川贝 分贝 干(gan)贝 拷贝 扇贝 贻贝 浙贝 贝叶树贝阙珠宫1 贝塔粒子 贝塔射线 心肝宝贝 贝bèi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殮具 > 貝 貝 bèi 亦稱“槁骨”。貝殼。古代喪禮,納於死者口中,作爲飯含之物。《儀禮·士喪禮》:“貝三,實于笲。”鄭玄注:“貝,水物,古者以爲貨。”《禮記·檀弓下》:“飯用米、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爾。”鄭玄注:“尊之也。食道亵,米、貝美。”《荀子·禮論》:“飯以生稻,唅以槁骨。”楊倞注:“槁骨,貝也。”參見本類“含玉”。 贝bèi❶明清江湖社会谓数目二。《通俗编·铜行》:“二:贝。” 贝貝bèi❶ 软体动物的总称。司马相如《子虚赋》:“网玳瑁,钓紫~。”(玳瑁:与龟相似的爬行动物。) 贝*貝beiB1B4 佛书 佛书梵夹 经夹 经籍 经袠 经书 释部 宝轴 金牒 僧陀 修多罗 ☚ 儒家书 道家书 ☛ 古代货币 古代货币泉(泉布;泉币;泉贝;布泉;泉布先生) 布(布货) 刀(刀币;刀布) 龟(龟甲) ☚ 货币 金属货币 ☛ 甲壳 甲壳甲(龟~;鳞~) 贝(贝甲) ☚ 鳞 尾巴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螺类:螺(螺蛳;田~;钉~;骨~;豆~;法~;红~;蝾~;泥~;沼~) 蛳 ☚ 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 贝貝bèi博盖切,去泰。 贝 贝又名蠡(li)、海螺、法螺。吹奏乐器。《旧唐书·音乐志》: “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 由于其音少而音色突出,故只能作色彩性乐器。隋唐时期用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诸部乐。陈旸《乐书》梵贝条载: “贝,……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为佛教法器。一般长约30厘米,色彩以青白、花条纹为主,磨穿螺尖为吹嘴,音色浑厚,发音作呜呜声。现在仍流行于广大藏族、蒙古族地区,为宗教必备之乐器。敦煌壁画伎乐图里的大中型乐队有时使用此乐器,如初唐220窟。 ☚ 铜角 琵琶 ☛ 贝 贝又名蠡(li)、海螺、法螺。吹奏乐器。《旧唐书·音乐志》: “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 由于其音少而音色突出,故只能作色彩性乐器。隋唐时期用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诸部乐。陈旸《乐书》梵贝条载: “贝,……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为佛教法器。一般长约30厘米,色彩以青白、花条纹为主,磨穿螺尖为吹嘴,音色浑厚,发音作呜呜声。现在仍流行于广大藏族、蒙古族地区,为宗教必备之乐器。敦煌壁画伎乐图里的大中型乐队有时使用此乐器,如初唐220窟。 ☚ 铜角 琵琶 ☛ 贝貝bèi❶软体动物的统称。如:贝类, 贝壳,贝雕。 贝 贝商周时期货币。商周时期关中的墓葬中多有出土。 ☚ 7.钱币 秦钱 ☛ 贝(貝)bèi❶ {动} (软体动物的统称) cowry;cowrie;shellfish:虎斑 ~ tiger cowrie 贝bèi
贝貝bèi(4画) *贝(貝)bèi4画 贝部 贝貝bèi甲骨文和商周早期金文象贝壳状。现称软体动物中蛤蜊(gélí)、珠母、刀蚌等为贝类。古代用贝壳作货币,商代、西周甲骨文、金文内容中常有赏贝和以贝购物的记载。所以货币的货字也从贝字。简化字“贝”字形来源于章草,历代草书都有如此写的。元代以来楷化作“贝”。 贝貝★繁◎常★常bèi貝,象形,甲骨文、金文象海贝或贝壳形,本义为蛤螺等有壳软体动物的统称,引申为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汉代俗字把偏旁写作“贝”,据草书楷化;清代俗字、《简化字表》把独立的“貝”简作“贝”。 【辨析】 ❶以“贝”作意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表示与财物、买卖交易有关的意义,如“财、货、资、贿、赋、贵、贱、贫、费、贩、购、贷、赎、赠、赐、贡”。 ❷以“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bei,也有例外。bèi:狈、钡∣bei:呗∣bài:败、呗∣bà:坝。 ❸“贝(貝)”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则(則)、贡(貢)、贰(貳)。 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