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貳(贰)Èr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注云: “《山海经》贰负之臣曰危,杀窳窫。贰姓始此。望出河东。” 窳窫,音yúyà, 或作猰㺄, 亦作貐貐, 传说中的怪兽。 贰负,官名。此以官为氏。 ❷古有贰国。或以国为氏。郑樵注云:“或言姬姓。《左传》: ‘楚屈瑕将盟贰、轸。’并小国也。贰国在随州南 (今湖北应山县境)。” ❸《姓氏考略》注据《后秦录》 云: “夷姓,后魏有将贰坐。” 貳èr❶兼,再,重復。張衡《西京賦》:“膳夫馳騎,察貳廉空。” ❷背叛,有二心。班固《答賓戲》:“彼豈樂爲迂闊哉,道不可以貳也。”張衡《東京賦》:“於時蒸民,罔敢或貳。” ❸“二”的大寫字。張衡《東京賦》:“重輪貳轄,疏轂飛軨。” 貳“贰”的繁体字。 上一条: 贰 下一条: "> 贰貳{}三3811见「贰子」、「贰孙」、「贰沈」、「贰孙女」、「贰贰上」、「贰点去」   貳(1次) 二心;心志不专。事君而不~兮《章·诵》 貳❶六官之貳。《周禮·天官·大宰》:“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設其攷,陳其殷,置其輔。” 鄭玄注: “貳,謂小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馬、小司寇、小司空也。” ❷副也。《周禮·天官·小宰》: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 鄭玄注: “鄭司農云: “貳,副也。” 《周禮·春官·大史》:“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約劑者藏焉,以貳六官,六官之所登。” 鄭玄注: “貳,猶副也。” 《周禮·夏官·小司馬》: “大功,司勳藏其貳。” 鄭玄注: “貳,猶副也。” 《周禮·夏官·道僕》: “掌貳車之政令。” 鄭玄注: “貳,亦副。” 《周禮·秋官·大司寇》: “大史内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鄭玄注: “貳,副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 “諸侯之禮,……貳車七乘。”鄭玄注: “貳,副也。” 《儀禮·既夕禮》:“貳車白狗攝服。” 鄭玄注: “貳,副也。”《禮記·曲禮上》: “奮衣由右上,取貳綏。” 鄭玄注: “貳,副也。” 《禮記·王制》: “七十貳膳。” 鄭玄注: “貳,副也。” ❸不壹也。《禮記·緇衣》: “子曰: 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 鄭玄注: “貳,不壹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貳,本或作㒃, 同, 音二。” 貳èrE035 “贰”的繁体。 〖貳〗 粵 ji6〔二〕普 èr ❶ 副的,與「正」相對。許慎《說文解字》:「〜,副、益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當云副也、益也。」(益:更加,重複。)《周禮.天官書.大宰》:「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 ❷ 不專一,生出二心,與「壹」相對。荀況《荀子.天論》:「修道而不〜,則天不能禍。」 ❸ 侍奉二主,不忠心。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敬以待命,敢有〜心乎?」 ❹ 不一致。《荀子.王制》:「法不〜後王。」(後王:指當代聖明君王。) ❺ 副詞,重複。《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過。」(過:犯錯。)
貳贰, 金文; 篆èr[弍(兩根弋,意符)+貝(鼎的訛變,意符)→貳(《説文》:“貮,副益也。從貝,弍聲。弍古文二。”貮,用於錢數的大寫〈貳千元〉。第二,引申爲副職〈貳把手〉。不一致〈存貳心〉。所謂“貳臣”是指在前朝做過官,投降後朝又做官的人。)] 《詩經·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媳婦未犯半點錯,男人一旁存貳心。) [春秋] 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所以諸侯既懷念其德行又害怕其前來征討,因而不敢存有别樣心。) 貳 ☚ 貯 賓 ☛ 0000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