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豫州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豫州歌[晋]民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晋书·祖逖传》记载:东晋初杰出爱国志士祖逖积极抵抗外族的侵略,屡次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他做豫州(晋十九州之一,治项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刺史,为政清廉,勤俭爱民,亲自督率农桑,克己务施,不蓄资产。祖逖受到人民的拥戴,百姓感激涕零,喜悦不止,把他视作自己的父母官,乃作《豫州歌》歌颂祖逖。 《乐府诗集》把它收入《杂歌谣辞》中。 这是一首七言四句诗,押韵合辙,婉转含蓄,手法多变。第一句直抒胸臆,庆幸倍受异族侵害的黎民百姓,免遭俘虏;第二句,运用暗喻手法,把老百姓免遭异族侵害比作半夜三更重见光明,遇见祖逖如遇见慈父。得人心者得天下,祖逖在百姓中间有这么高的威信是与他的卓越战功分不开的。而第三句又以反衬的手法,描绘老百姓饮着淡薄的黄酒,吃着甘甜的瓠脯,忘却了劳顿困苦,但是,忘不了祖逖的恩情。最后一句,用设问语气,自问自答。黎民百姓用什么表达他们对祖逖的永远思念呢?“歌且舞”的回答,就是他们表达对祖逖永远思念的最佳方式。这就使诗歌在边歌边舞的欢乐气氛中结束,给人绕梁三日,余韵无穷之艺术美感。 《豫州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这是一首赞颂东晋杰出人物祖逖的民谣。 “豫州”,晋十九州之一,州治在今河南汝南县。东晋初年,这里是凭黄河而固守的边防前线。这时东晋王室已逃到江南,北方大片地区被占。祖逖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屡次率兵攻破羯族首领石勒的军营,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他在任豫州刺史时,清正廉洁,劝督农桑,爱民如子,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于是豫州的百姓作了这首民谣传诵,以表达他们对祖逖的爱戴之情。 “幸哉遗黎免俘虏”,这第一句就以感叹语开头,庆幸豫州百姓没有成为敌兵的俘虏。 “遗黎”,犹“遗民”,指晋室南渡后中原地区的百姓。这一句饱含感情地感谢祖逖对中原遗民们的拯救之恩。 “三辰既朗遇慈父”,是说祖逖收复了豫州沦陷的大片国土,豫州人民又得以重见光明。 “三辰”,即日、月、星。 “三辰既朗”比喻重见光明。 “慈父”,古代的人们常常称地方官为父母官,这里是豫州百姓把祖逖比作慈善的父亲。祖逖收复了失地,出民水火,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无异于被阴云遮蔽的三辰光辉重新照耀了豫州大地。其礼赞之情,溢于言表。 以上两句,是歌颂祖逖拯救黎民、造福百姓的历史功绩;下面两句,则是豫州人民以行动表达他们对祖逖的爱戴之情。 “玄酒忘劳甘瓠脯”,意思是说,玄酒和瓠脯虽是薄酒疏食,但味道却很美,食之可使人忘掉劳累。 “玄酒”,本指郁鬯,是古代用于祭祀的酒,后来也指古代祭祀时用来代酒的水,这里指淡薄的酒。 “瓠脯”,是指用瓠实制成的干食品。据说,这首歌是在一次宴会上豫州父老唱出的。宴会上可能摆着玄酒、甘瓠脯等食品。豫州百姓们向祖逖刺史祝福,拿玄酒和甘瓠脯来表达他们对祖逖的感激、敬仰之情。 “何以咏思歌且舞”意思是说,用什么方式来赞颂祖逖呢?还是让我们载歌载舞吧。 “思”,这里是语助词; “咏思”,就是歌咏、颂扬的意思。载歌载舞常常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古人对此有这样的看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可见,只有当人们的感情十分强烈、言语不足以表达时,他们才会载歌载舞,以使自己的感情充分表露出来。这里,豫州的百姓要表达自己对祖逖的无比爱戴之情时,也载歌载舞起来。这生动地表现了豫州人民对祖逖的深切、真挚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深得祖逖恩惠的豫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欢快心情。 这首民歌感情炽热、淳朴,体现了中原人民朴实、厚道的性格。语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体现了北方民歌“文蕴质中、情溢言外”的艺术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