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豪放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豪放派

 宋词流派名。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受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苏轼承范仲淹、欧阳修之风格,一改五代以来绮罗香泽之态,词风恢宏,刚健遒劲,创立了豪放词派,并由此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至南宋,金军迫境,词人多慷慨悲歌。此时的辛弃疾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集豪放词派之大成,与苏轼并称苏辛。辛词风格悲壮激烈,气势非凡。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较能体现其词风。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把传统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引进词的创作,在形式上创造性地融合了诗歌、散文、辞赋的优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题材广博、主题严肃,意境雄浑,使得词与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双峰并峙,于婉约派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豪放派 - 可可诗词网

豪放派

 词的风格流派之一。“豪放” 与 “婉约” 相对,指一种豪迈放纵、气象恢宏的风格。古人曾用此语来形容人的性格,最早将其作为文学风格的是唐代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现代有学者怀疑系后人伪托,但无确证)。北宋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在论文评诗时也曾使用 “豪放” 一词。最早以 “豪放”论词的是苏轼,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中评价对方的词作 “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云云,大概就是指的一种与 “婉约” 有明显区别的词风。实际上,豪放作为词坛上的一种有影响的风格流派,是由苏轼开创的。苏轼才气横溢,为人潇洒,气度豪迈,这表现在词作上,就是 “豪放”。他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词为 “艳科” 的传统,将诗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等统统引起词中来,唱出了震撼人心的强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在当时令人耳目为之一新。据说,苏轼曾问幕客: “我词何如柳七 (柳永)?” 幕客回答说: “柳郎中词,只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这里说的就是 “婉约” 与 “豪放”两种词风。不过,同代人多不以为然,如陈师道就认为这种豪放的词风不是词的 “本色”,李清照则批评苏词多 “不协音律”。尽管如此,这种词风却在南宋弥漫开来,当时中原沦陷,宋金对峙,辛弃疾、陆游、陈亮、张孝祥、刘过等人,将兴亡之情谱入词中,感慨悲歌,壮怀激烈。尤其是辛弃疾,他将 “英雄泪” 和 “金戈铁马” 交织在参差错比的长短句中,使豪放词在表现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豪放派前有苏轼,后有辛弃疾,就足以雄视古今词坛。不过,与婉约派一样,豪放派也只是一种风格流派,同样一位词人,既可以 “婉约”,也可以 “豪放”,其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事实上,苏、辛虽以豪放著称,同时也以婉约见长,而且其婉约词的数量超过豪放词,如果从统计学上说,他们似乎更应该归入婉约派。说到底,豪放和婉约本来就是 “模糊概念”,何谓豪放,何谓婉约,见仁见智,难成定论。
豪放派

豪放派

宋词主要流派之一,由苏轼首创,辛弃疾完成。近人蒋兆兰《词说》云:“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放一派。南宋辛稼轩,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遂以苏辛并称。他如龙洲、放翁、后村诸公,皆嗣响稼轩,卓卓可传者也。”主要词人除苏、辛外,还有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在婉约派统治的北宋词坛,苏轼首先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看法,“以诗为词”。他用词表现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从而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使词从“尊前”、“花间”走向广阔的人生,成为象诗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式。至南宋,辛弃疾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他将词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同当时的抗金救国斗争结合起来,表现炽热高亢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豪放慷慨的风格、激昂高亢的格调,对当时的抗金救国斗争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其末流在艺术上将词进一步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甚至失之粗犷。豪放派词无论在思想性或是艺术性方面,都对后代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婉约派   大晟词派 ☛
豪放派

豪放派

宋词派别。徐师曾《文体明辨》:“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蒋兆兰《词说》:“宋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皆以婉约为宗。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南宋辛稼轩,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遂以苏辛并称。”故此派亦称为苏辛派。豪放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取材广泛,除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外,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表现方法以铺叙、直陈为主; 风格豪放恢宏,俊迈沉郁,往往不为格律束缚。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北宋初范仲淹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则将其推向高峰。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飘逸; 辛弃疾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慷慨悲壮; 张孝祥的 〔念奴娇〕《过洞庭》,气势奔放。这些都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就其风格的主要方面而言。故豪放与婉约两派中的某些大家,往往能兼擅其长,或婉约作者有豪放之长,或豪放作者得婉约之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公 (辛弃疾) 所作,大声鞺鞺, 小声铿,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未见。其浓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婉约派   江西派 ☛
豪放派

豪放派haofangpai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与婉约派相并举。首先提出这种区分的是明代张綖。但苏轼曾以“豪放”评词,南宋王灼称苏词“指出向上一路”,又有“豪气词”等说法,可见以“豪放”来概括与婉约词风相对立的另一流派,也是经过长期酝酿的。苏轼打破传统词风,写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一般均认为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但北宋时写这种词的人并不多。晁补之、贺铸等人的某些作品与之近似。至南宋初,词人在词中表达爱国精神,使这种词风大为发扬,张元干、朱敦儒、张孝祥等人均有功于此。辛弃疾成为豪放词的一代巨擘,与他同时和其后,出现了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一大批辛派词人。豪放词“气象恢弘”,“豪放不羁”,题材广阔,喜用诗文句法,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但豪放词能够别立一宗,并非只是由于词语豪放,而在于它提供了更全面丰富地展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可能性,突破了婉约词的狭隘局限。从而也使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丰富了词的境界。当然,豪放词也有粗率直肆、甚而狂怪叫嚣的流弊,使结体甚严的词在体制上产生了某种危机。

☚ 婉约派   词 ☛
豪放派

豪放派

宋代词派。重要作家有苏轼、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辰翁等。这一词派发端于苏轼,终成于辛弃疾。他们主张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突破了词法和音律的束缚,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形成一种豪迈奔放的风格特征。豪放派词的内容大都丰富深刻,尤其是那些抚时感事之作,往往具备立功建业的豪情壮志和忧民爱国的强烈精神。也有某些词作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有时显得用典过多,减弱了诗情。该派是词坛上的革新派,对后世词人影响颇深。

☚ 婉约派   江湖派 ☛
豪放派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张炎《词源》把“豪放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也有时失于粗疏平直。南渡以后,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拉接,蔚然成风,至济南词人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辛词意境恢宏,形象飞动,无论湖海、山川、云雷、竹木、鱼鸟,一到稼轩笔下,都带有一种奔腾驰骤、不可羁縻之气势。辛词为豪放词派树立了一座艺术高峰。清著名诗人王渔洋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此论非虚妄之词。

☚ 臧克家集外诗集   廖贻训的故事 ☛

豪放派hao fang pai

(usually of ci poetry) powerful and free style;school of heroic abandon

豪放派hao fang pai

Bold and Unrestrained School (one of the two main schools of lyrics of the Song Dynasty,its best representatives were Su Shi and Xin Qiji,these poets often described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reflected on past events in an untrammeled style written in sweeping strokes)

豪放派

宋词流派之一。北宋词承晚唐、五代词风,以婉约派为词坛正宗。苏轼别开生面,以诗入词,不专重音律、歌唱,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抒志、咏史、怀古、说理,无不可以入词者。其风格豪放超迈,意境高远,实为词史上的一大突破。南宋辛弃疾以词抒发爱国激情,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陈亮、张孝祥、张元幹、刘克庄、刘过等人,均为豪放派的重要作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