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象山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象山学派南宋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因陆氏曾在象山讲学故名。主要人物有杨简、曹建、袁燮等。其学本于孟子,程门谢良佐开其先声。其伦理思想,主张人皆有心,人同此心,而皆具是理,“心即理”。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但又认为本善的心体也会因物欲的蒙蔽而使得此理不明。因而提倡通过切己自反的“易简工夫”剥落心病,复明本心。至元代,赵偕等人承继陆学;明代陈献章、湛若水又进一步发展;至王守仁而集心学之大成,故有“陆王学派”之称。 象山学派 154 象山学派见15202条。 ☚ 朱子学派 陆王学派 ☛ 象山学派 202 象山学派南宋陆象山(九渊)为代表的学派。陆曾讲学于象山 (今江西贵溪县西南),故名。提出“心即理”命题,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虚幻不实。主张“尊德性”和“反发明本心”,反对朱熹格物穷理、心物合一和“道学问”等伦理命题。认为本心即天理,为学和修养要“自存本心”,根本确立,切己自反,可达于圣贤。提倡静坐冥学、闭门“剥落”、直指本心的简易修养功夫,反对读书穷理功夫。曾和朱熹受吕祖谦之邀,举行了鹅湖之会,就“太极”、“心性”、伦理修养方法等问题进行辩论。陆有弟子杨简、曹建、袁燮。“江东四先生”和元赵偕继承陆学。明陈献章、湛若水对此派思想有进一步发展,至王守仁集其大成,合称陆王学派。 ☚ 陆王学派 阳明学派 ☛ 象山学派 象山学派南宋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九渊中年以后在贵溪象山居住,自号象山居士,故名。以“心即理也”为其思想核心,指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卷二十二《杂说》),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如“镜中花”一样虚幻不实。尚超悟,主张直指本心的易简工夫,不假经籍,为学就要做“存心”、“尽心”、“求放心”的功夫,不用向外寻求知识,“六经皆我注脚” ( 《象山全集》,卷三十四《语录》)。象山学派成为“心学”一派的开创者。全祖望评论说: “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艾林轩,皆其前矛,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亦最广”(《宋元学案·象山学案》)。九渊于槐堂、象山多处讲学,弟子甚多,形成学派,影响渐大。其学派以 “尊德性”为宗,主张 “先立乎其大者”(《象山全集》卷十《与邵叔谊》),然后不为小者所夺。他与朱熹治学宗旨、治学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形成理学阵营的两大学派。元赵偕和“江东四先生”等承续陆学;明陈献章、湛若水对此派思想有进一步发展;至王守仁则集心学之大成。该派主要人物有九渊弟子杨简、曹建、袁燮等。 ☚ 龙川学派 西山蔡氏学派 ☛ 象山学派以南宋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因九渊曾讲学于象山,故名。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提倡“直指本心”的易简功夫。与朱子学派相对抗。主要人物还有杨简、曹建、袁燮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