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豌豆潜叶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豌豆潜叶蝇pea leaf-miner

主害豌豆及十字花科蔬菜的潜叶昆虫。学名 Phytomyzahorticola Goureau。双翅目,潜蝇科。分布世界各地,中国唯西藏尚无记载。已知寄主21科137种。亦可加害莴苣、洋葱、向日葵等。幼虫潜叶,或潜嫩茎及豆荚表皮: 潜道均由叶缘始,弯曲延伸,且渐扩大. 但不呈块状,当一叶上幼虫多达数十头时,潜道互串成片,致全叶枯萎。成虫以产卵器刺破组织,卵产其中,或吸食汁液致成白点,白点数约为卵数之6倍。
雌成虫体长2.3~2.7毫米,雄虫1.8~2.1毫米:全身暗灰而有稀疏刚毛,中胸近黑色,各腹节之后缘暗黄: 触角黑,第三节近方形:中胸有4对粗大背中鬃,而无中鬃,小盾片后缘有4根粗长的小盾鬃;足黑,腿节“膝”部黄褐。卵长卵圆形,长约0.3~0.33毫米,灰白光滑,卵壳薄而软,略透明。末龄幼虫3.2~3.5毫米,黄白色; 前后气门均长在突起上,2龄前气门各有9~10个排成双行的开口,后气门7个开口排成圈; 3龄各为6~10和6~9个开口。围蛹卵圆形略扁,长2.1~2.6毫米,乳白至黑褐不等; 一对前气门长在一分叉突起上,各突起上环有10个开口; 各后气门突也有排列成环的10个开口(见图)。
辽宁年生4~5代,华北5代,南昌12~13代,福州13~15代。淮河以北以蛹在被害叶内越冬: 长江以南至南岭以北以蛹越冬为主,少数以幼虫或成虫越冬;华南终年发生,无越冬现象。夏季超过35℃时,有以蛹越夏现象,幼虫大都死亡。成虫产卵多在叶背边缘以产卵器刺破的组织内,一孔一卵,每雌日产9~20粒,一生可产45~98粒。初孵幼虫即钻食叶肉,潜道随幼虫长大而渐宽。幼虫老熟时先咬破叶表皮成羽化孔,然后化蛹。在13~15℃时,卵、幼虫、蛹历期30.1天;23~28℃下仅14.2天。随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雌雄比例也渐加大,如福州2、3月前雌雄比例为 1:2.5~5,2、3月间为1:1.4~2.7,3月下旬为1:0.5~1.2,4月上、中旬为1:0.3~0.9。生活周期缩短和雌虫数量比加大是春末种群数量增高的主要原因。夏季种群数量骤减,除因高温外,天敌也起着重要作用。如福州仅小蜂对蛹的寄生率,2月初为2.4%,3月初14.5%,4月初48.4%,到5月初儿无一蛹存活。日本记载天敌有茧蜂2种,金小蜂4种,姬小蜂14种; 寄生幼虫的主要有油菜潜蝇姬小蜂,豌豆潜蝇姬小蜂; 寄生蛹的有反颚茧蜂。在印度,豌豆潜蝇姬小蜂的寄生率达20~25%。


豌豆潜叶蝇


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落叶可压低基数。印度试验认为当蒸发量达到90或120毫米后灌溉比在蒸发30或60毫米后灌溉虫害明显减轻。因世代重叠,难以针对某一虫态进行药剂防治,一般掌握在始见幼虫为害时用药效果较好,喷撒乐果、倍硫磷、毒死蜱、久效磷、硫丹均有良好效果。残留量测定表明0.03%久效磷施后8天达安全水平,11天后达可测水平以下;0.05%硫丹施后5天达安全水平,18天后达可测水平以下,若浓度加到0.1%,则各为10天和33天。

豌豆潜叶蝇garden pea leaf miner

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又称菊潜叶蝇,双翅目,潜蝇科。呈世界性分布;中国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寄主有豌豆、白菜、苍耳等130余种。成虫体长1.8~2.5 mm;触角短小,黑色,3节;小盾片三角形,后缘有小盾鬃4根排列成半圆形。末龄幼虫体长约3mm,蛆状。一年发生4~15代,华南可终年繁殖,其他地方多以蛹越冬。世代重叠。成虫白天活动,吸食花蜜,交配产卵,性活泼。卵散产于叶背边缘叶肉里。以幼虫蛀入寄主的叶片内部,潜食叶肉。可采取清洁田园,始见幼虫潜蛀时喷撒内吸性安全药剂等方法防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