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豆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豆油2419酱油。中原官话。山西芮城〖〗。晋语。山西太原〖〗、长子〖〗、忻州〖〗、太谷〖 〗。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自贡〖〗。赣语。湖南耒阳〖〗。客话。福建永定下洋〖〗。闽语。福建厦门〖〗、永春〖〗、顺昌埔上〖〗、宁德〖〗、福鼎澳腰〖 〗。台湾〖〗。酱(形似浆糊,色如酱油的豆制调味品)。湘语。湖南衡阳〖 〗。酱豆。晋语。山西榆次〖〗。豆腐衣。西南官话。湖北随州。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調料部 > 油 > 豆油
豆油  dòuyóu

以大豆榨出之油。可供食用及燈用,亦可用以治病及製肥皂,油漆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部·黄大豆》:“豆油,气味辛甘,熱,微毒,主治塗瘡疥,解髮。”

油(~水;~花;~泥;~垢;~渍;~烟;麻~;豆~;香~;菜~;猪~;牛~;奶~;荤~)
生物体中所含的油质:脂(脂膏;脂腴;膏脂;脂肪;油脂) 肪(肪脂) 膏(膏肪) 膋
由生物体内提取的脂肪:腻(油腻)
胸臆中的脂:
肠间的脂:
猪的脂:猪油 猪脂 猪膏 豨膏豖膏
河豚腹中的脂肪:
从牛、羊奶内提取出来的脂肪:酥(酥油)马思哥油
酥酪上凝聚的油:醍醐
酥油的别名:
油多:油汪汪

另见:油灯

☚ 酱   食物 ☛

豆油

又称“大豆油”。从大豆(一般含油15%—26%)中提取的半干性油。粗制品黄棕或红棕色。含磷酯,可水化除去。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的甘油酯。密度0.922—0.927克/厘米3(15/15℃)。凝固点-8—18℃。碘值120—141。皂化值189—195。可供食用或用于制造硬化油、肥皂、油漆等。

豆油dòu yóu

《本草纲目》谷部第24卷黄大豆(8)。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原植物参见“黑大豆”条。
【性味】
❶《本草纲目》:“辛甘,热,微毒。”
❷《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功用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
❶《本草纲目》:“涂疮疥,解发䐈。”
❷《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解毒,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饮,一至二两。外用:涂患处或调药。

豆油

soya-bean oil


豆油

soybean oi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