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瑞 > 穀璧 穀璧 gǔbì 上古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之禮器。玉質,環形,邊寬爲中孔直徑之兩倍左右,上刻有穀粟紋飾,故稱。公元1986年河北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一實物。璧之四分之一外緣上鏤雕兩獨角螭龍,張口,尾上捲,側身相背。螭龍頭頂上有對稱雲紋,中間一圓穿。兩龍曲身而立,外緣與近内緣各有一圈凸弦紋。璧間滿飾穀紋,排列有序。《周禮·春官·大宗伯》:“子執穀璧。”鄭玄注:“穀,所以養人……蓋或以穀爲飾,璧皆徑五寸,不執圭者,未成國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如蒲璧、穀璧,《禮圖》悉作草稼之象,今世人發古冢得蒲璧,乃刻文蓬蓬如蒲花敷時,穀璧如粟粒耳。” 
穀璧 (《周禮文物大全圖》) 谷璧以谷纹为主体纹饰的擘。谷纹凸起如逗点,古人以其似谷粒,故名。流行于东周及汉。曾侯乙墓出有7件,其一双面谷纹,内、外边缘各有一周阴刻的三角云纹,外径12.8厘米、内径5.3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