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谯周与刘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谯周与刘禅

后主刘禅仍然对逃往南方的事犹豫不决,谯周呈上奏章说:“有人劝说陛下因为魏国军队已深入蜀国,有打算去南中的想法,我认为这样不妥。为什么呢?南中是僻远的少数民族居地,平常对蜀国没有进贡负担,还多次反叛。自从宰相诸葛亮南征,以兵势逼迫,困窘之后才表示愿意服从。从此才向蜀国提供赋税,取来作为军队给养,已经结下愁怨,这是一些祸害国家的人。如今我们因为困迫,想前往依靠,恐怕一定又会反叛,此其一。魏国军队前来,不只是夺取蜀国而已,我们如果奔向南方,他们一定会趁着我们势力衰败,及时地追击,此其二。如果到了南方,对外要抗击敌军,对内要供给衣物车马,费用扩大,没有别的途径获取,耗损各少数民族必定会过分,过度地损耗他们一定会迅速反叛,此其三。以前王郎在邯郸妄自称帝,当时刘秀在信都,遭到王郎的威逼,准备放弃地盘退回长安。邳肜劝谏说:‘您大驾西还,那么邯郸城的人民不肯抛弃父母,放弃故城主人的地位,而千里陪送你,他们在道途中逃跑反叛是必然的。’刘秀依从了邳肜,终于攻占了邯郸城。如今魏国军队已来,陛下南行,真担心邳肜的话再在当今得到验证,此其四。希望陛下尽早对此谋划,尚可获得爵位封地;如果终究去了南方,情势窘迫才臣服,那么祸患定会深重。《周易》说: ‘亢的意思是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懂得得失存亡而不失去正道,大概只有圣人!’讲的是圣人知天命而不一味地固执己见。因此唐尧、虞舜由于儿子不好,懂得天意另有所授,于是寻访应授的人;儿子虽然不争气,祸患还没有盟发,而已经想到了要把帝位授给他人,何况如今祸患已经到来了呢!因此微子虽是商纣王之兄,仍反绑自己,口衔玉璧归降周武王,难道他心中情愿吗?是迫不得已。”于是最终听从了谯周的建议。刘氏家族没遭患难,蜀国免遭战祸,都是谯周的谋略。


谯周与刘禅 - 三国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谯周与刘禅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魏国的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县,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轻易攻入,因而没有作守城的军事部署,待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惶惶不安,都逃散到山野中,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相聚商议,也无计可施。有人认为蜀国和吴国本来是和睦友好的邻国,可以投奔吴国;有人认为蜀国以南的七个郡,地势险阻陡峻,易于自我防守,可以逃奔南中。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于别国作为帝王的,如今若奔往吴国,本当屈服称臣,况且只要政治措施没有差异,大国就能吞并小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由此说来,魏国能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是显而易见的了。同样是称臣,作小国的臣哪比得上作大国的臣呢?蒙受两次耻辱,何不只蒙受一次呢?况且如果想要奔往南中,就应当早些谋划,然后才能行动成功;今大敌已近,祸亡将临头,小人们的心思,没有一人靠得住,恐怕大驾起程之日,发生变幻不测之事,怎么能到达南中呢?”众人中有人反驳谯周说:“眼下邓艾已经不远,恐怕魏国不会接受投降,对此怎么办?”谯周说:“当今东吴还没有归顺,依时势邓艾不得不接受投降,接受投降后,就不得不以礼相待。如果陛下投降魏国,魏国不肯划割土地授封陛下的话,我请求亲自前往京城,用往古的道义争辩。”众人没有办法改变谯周的说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