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谢康乐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诗文别集。南朝宋谢灵运作。灵运袭封康乐公,故名。原集已佚。南宋嘉泰间宣城刻《三谢诗》,所录仅限《文选》所载。明李献吉、黄勉之、沈道初等先后搜集,经焦竑合刊,成书四卷,凡赋二卷,诗一卷,文一卷。别有明薛应旂刻一卷本,张溥刻二卷本等。近人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辑本五卷,较完善。又近人黄节撰《谢康乐诗注》四卷,注释精详,可参考。

☚ 陶渊明集   鲍参军集 ☛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诗文别集。南朝宋谢灵运撰。《宋书·谢灵运传》称,灵运在始宁,纵放自娱,游必有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可见他的诗在当时抄传甚广。《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集部共著录灵运著述十二种,集部除《谢灵运集》十九卷(梁二十卷)外,还有《赋集》九十二卷、《诗集》五十卷(梁五十一卷,又张敷、袁淑补《谢灵运诗集》一百卷)、《诗集钞》十卷(梁有《杂诗钞》十卷,录一卷)、《诗英》九卷(梁十卷)、《回文集》十卷、《七集》十卷、《设论连珠集》十卷,则隋前有诗近百卷,可以说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入唐,本集有所散佚,《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灵运集》十五卷,不过《诗集》、《诗集钞》、《诗英》、《七集》、《回文集》、《设论连珠集》仍存于世,其中《回文集》仅一卷,已亡其大半。两宋书志唯《宋史·艺文志》著录《谢灵运集》九卷,又《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三谢诗》(灵运、惠连、脁)一卷,其馀隋唐诸集则一字无及。《三谢诗》今存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刊本,灵运诗全取自《文选》,说明本集至宋代已不复行世。明朝前期李梦阳、黄省曾最先辑集谢诗,辑本今亦不传。现在所见最早辑本是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沈启原《谢康乐集》四卷,计卷一《山居赋》一篇,卷二杂赋十三篇,卷三乐府二十首、诗七十一首,卷四文二十四题三十一篇。明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即用沈本。又张燮《七十二家集》中有《谢康乐集》八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承燮本而重编为二卷,二张本与沈本所收诗文多寡略异。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冯惟讷辑《古诗纪》,清嘉庆间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蒐采诗文较完备。近人丁福保以冯、严二书为底本,编为《谢康乐集》五卷,计卷一至二赋十四篇,卷三至四文三十四篇,卷五诗八十一题九十五首,收入《汉魏六朝名家集》。近人黄节采用沈启原万历本卷三乐府及诗,重新编次,并加笺释,成《谢康乐诗注》四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

☚ 孙廷尉集   鲍参军集 ☛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五卷。收诗文赋。谢灵运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诗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 谢灵运   谢康乐集 ☛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二卷。《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 谢康乐集   谢康乐诗注 ☛

谢康乐集

 诗文别集。四卷。南朝宋谢灵运撰。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刊行。
 谢康乐,即谢灵运,小名客儿,时人因称谢客。东晋末袭封其祖父康乐公,后人又称之为谢康乐。生于晋太元十年(385年),卒于宋元嘉十年(433年)。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居会稽。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后起兵,兵败被杀。谢康乐是南朝著名诗人。据《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诗、文、赋在当时极负盛名,著作甚丰,仅《隋书·经籍志》著录就有十余种,其中有《谢灵运集》二十卷,均已亡佚。现存明人所辑《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四卷。赋二卷,十四篇;乐府、诗一卷,九十一首;文一卷,二十四篇。首附焦竑序、本传和二十五则评语。
 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谢诗大部分以善于描写会稽、永嘉、庐山、鄱阳湖等地的山水名胜而著称。如《过始宁墅》描绘闻名的会稽东山的山水风光,表现尽情游赏之乐:一路上只见山深水曲、云石相倚、水竹交映,而“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一“抱”一“媚”,将山水人格化,显得妙趣横生。《过白岸亭》描写永嘉那流水潺潺作响、山色青翠透明的春天景象,洋溢着热烈的情绪,衬托诗人忧喜交加的复杂心情。又如《入彭蠡湖口》描绘诗人乘船自长江进入鄱阳湖的见闻感受:从浪潮汹涌、惊涛拍岸中逐渐进入一幅由明月、芳草、高岩、哀狖、白云等组成有声有色的春日山水图中,引发沉郁悲壮的怀古幽情。谢灵运一生热中政治权势,却常感失意,于是游山玩水以自娱、掩饰,但他的山水诗在描绘景物风光时,又不免隐约透露一丝失意情绪,还总借一些玄言佛理的词句来装点。正如刘勰所言: “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不过,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确给当时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尤其是那些写景清丽、语言精炼的诗句,给人的印象最深。如《登江中孤屿》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描写骄阳照耀下的山光水色。《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绘声绘色地描写一幅生意盎然的新春景象。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是一幅暮色苍茫的湖光山影图。
 谢灵运山水诗,语言富丽精工,写景逼真,造型生动,又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鲍照评曰:“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严羽《沧浪诗话》更认为“无一篇不佳”。除山水诗外,谢灵运还有一些重要的咏怀诗。他认为“诗以言志,赋以铺陈”(《山居赋》),故其咏怀诗与社会现实联系较紧。如《上留田行》、《燕歌行》,反映当时战争频仍、征夫怨妇的思想感情,写得悲凉沉痛。又如《杨柳行》、《苦寒行》、《白石岩下经行田》等,写贫民辛酸,更是血泪斑斑。此外,还有一些写贵族情趣或谈玄游仙之作。受时尚的消极影响,谢灵运部分诗作也常常借助汉赋铺陈排比手法,充塞典故完篇,虽致力于追求新奇,也易流于艰涩险怪。不少诗结尾兼通玄佛,类似说教,沉闷乏味。确实是“颇以繁富为累”。(钟嵘《诗品》)。
 谢灵运文,最著名的是《山居赋》,文学价值并不很高,但其中对始宁别墅的详细描写,可用研究东晋庄园制度的资料。《江妃赋》对神女的描写、《岭表赋》和《山居赋》对景物的刻画,颇有匠心独运之处。《辨宗论》则是著名的哲学论文,阐述顿悟,折中儒释。总之,谢之文成就远不如其诗。
 谢灵运著作,到北宋之后全部亡佚。南宋嘉泰年间才有宣城刻《三谢诗》,从《文选》中转录谢灵运诗数十首。现存《谢康乐集》是明人沈启原辑、焦竑校勘,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刻行。别有明薛应旗刻一卷本、明汪士贤《汉魏六朝二十一名家集》中有《谢康乐集》四卷本,此本是据沈启原本翻刻的。明张溥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有《谢康乐集》二卷本。清代嘉庆间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有谢灵运文三卷余,是对张溥本的补辑。民国初年,丁福保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谢诗五卷。另有近人黄节《谢康乐诗注》和今人叶笑雪《谢灵运诗选》两个注本。黄节对谢灵运全部诗作进行注释,以笺释典故、名物、地理为主,兼从佛经和玄理方面揭示某些山水诗深层结构中的“名理”,时有独到见解。而各注后附录名家评述,也多能阐发谢诗精微。叶笑雪只选部分谢诗注释,有注有评,质量较好。黄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出版,叶注本由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出版。另有中州书画社出版由顾绍柏校注的《谢灵运集校注》,资料较全。

谢康乐集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谢康乐集

别集。四卷。南朝宋谢灵运撰。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早年袭封祖父的爵位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做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官。文帝元嘉十年(433),因谋反罪在广州被杀。

《谢康乐集》凡赋二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谢灵运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他从小生活豪奢,养尊处优,又自恃门第高贵,“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宋书·谢灵运传》),但在刘宋王朝的统治下,他对政治权势的要求受挫,心怀愤恨,无心政务,故肆意游遨山水,写了大量山水诗。多描绘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观察细密,对山水形象捕捉准确,刻划入微。如“春晚绿野秀”(《入彭蠡湖口》)、“青翠杳深沉”(《晚出西射堂》),同样是绿色,却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前者为暮春,后者为深秋。“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写落日时的短暂景象,只用了“余清”两个字,就把读者带到了雨后山林这一特定的环境里。为了准确地捕捉形象,诗人确乎是“经营惨淡,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很像一篇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林壑”、“云霞”两句写薄暮景色,观察入微,深为李白所赞赏。

谢灵运不但工于刻划景物,也常常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永嘉郡初春景物,引出自己官场失意的感伤情绪。《游赤石进帆海》写诗人病愈出游,产生还乡之思,全诗借景抒情,寄概深远。

谢灵运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名章迥句”。诸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皆形象鲜明,吐言天拔,确如鲍照所形容的“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另一些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则精雕细刻,讲究对偶、辞采,表现了谢灵远“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但谢灵运的作品,往往“有句无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艰涩的诗风及玄言诗的消极情调杂见于一篇之中,失去了通篇的完整。如《登江中孤屿》最后六句向往游仙的消极情调,诗句也晦涩难懂,留有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的痕迹。另一名作《登池上楼》的结句,也破坏了艺术的整体感。

总的说来,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对扭转东晋玄言诗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的李、杜、王、孟、韦、柳诸大家的创作都受过谢灵运的影响。

原有二十卷,久已不传。南宋嘉泰年间宣城刻《三谢诗》,所录限于《文选》所载。明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四卷,包括赋二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别有明薛应旂刻一卷本,沈启源及汪士贤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等。近人丁福保辑本五卷,较完善。近人黄节有《谢康乐诗注》四卷。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4卷,刘宋谢灵运撰。该集收赋10篇,有《山居赋》、《撰征赋》、《归涂赋》、《罗浮山赋》、《怨晓月赋》等。谢灵运擅写山水诗,在晋宋之际很有诗名,其辞赋写得也很有特色。
该集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亦收其文集《谢康乐集》2卷。

☚ 谢晦集   赋集 ☛

谢康乐集

诗文集。南朝宋谢灵运(385—433)撰。四卷。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父是东晋名将车骑将军谢玄,他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历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生当晋宋之交,到刘宋时代,自身特权地位受到威胁,政治权欲不能满足,心怀愤恨。于永初间任永嘉太守后,肆意游乐山水,不听民讼。后辞官回会稽,凿山浚湖,大建别墅,率众几百人探奇访胜。晚年为临川内史,因谋反刘宋,被杀于广州。以创作山水诗而著称。其诗用富丽精工的笔墨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色,但缺乏社会内容,流露出较重的颓废情调。其中有些篇章反映了自然美,给人以清新明朗之感。有些诗刻画景物逼真细致,但过于雕琢堆砌,虽有不少名句,却又缺乏佳篇。他以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以来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题材领域,开创了山水诗派。是集有明焦竑刊本,凡赋二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又有明薛应旂刻一卷本。沈启原及汪士贤刻四卷本。张溥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近人丁福保辑五卷本较完善。另有近人黄节《谢康乐诗注》四卷本,第一卷收乐府,第二、三、四卷收杂诗,并附补遗,除用《文选》归注外,补注详尽,多能阐发谢诗精微。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

谢康乐集

谢康乐集

别集。四卷。南朝宋谢灵运撰。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早年袭封祖父的爵位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做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官。文帝元嘉十年(433),因谋反罪在广州被杀。
《谢康乐集》凡赋二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谢灵运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他从小生活豪奢,养尊处优,又自恃门第高贵,“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宋书·谢灵运传》),但在刘宋王朝的统治下,他对政治权势的要求受挫,心怀愤恨,无心政务,故肆意游遨山水,写了大量山水诗。多描绘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观察细密,对山水形象捕捉准确,刻划入微。如“春晚绿野秀”(《入彭蠡湖口》)、“青翠杳深沉”(《晚出西射堂》),同样是绿色,却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前者为暮春,后者为深秋。“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写落日时的短暂景象,只用了“余清”两个字,就把读者带到了雨后山林这一特定的环境里。为了准确地捕捉形象,诗人确乎是“经营惨淡,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很像一篇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林壑”、“云霞”两句写薄暮景色,观察入微,深为李白所赞赏。
谢灵运不但工于刻划景物,也常常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永嘉郡初春景物,引出自己官场失意的感伤情绪。《游赤石进帆海》写诗人病愈出游,产生还乡之思,全诗借景抒情,寄概深远。
谢灵运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名章迥句”。诸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皆形象鲜明,吐言天拔,确如鲍照所形容的“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另一些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则精雕细刻,讲究对偶、辞采,表现了谢灵远“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但谢灵运的作品,往往“有句无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艰涩的诗风及玄言诗的消极情调杂见于一篇之中,失去了通篇的完整。如《登江中孤屿》最后六句向往游仙的消极情调,诗句也晦涩难懂,留有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的痕迹。另一名作《登池上楼》的结句,也破坏了艺术的整体感。
总的说来,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对扭转东晋玄言诗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的李、杜、王、孟、韦、柳诸大家的创作都受过谢灵运的影响。
原有二十卷,久已不传。南宋嘉泰年间宣城刻《三谢诗》,所录限于《文选》所载。明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四卷,包括赋二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别有明薛应旂刻一卷本,沈启源及汪士贤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等。近人丁福保辑本五卷,较完善。近人黄节有《谢康乐诗注》四卷。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 陶渊明集   鲍参军集 ☛

谢康乐集

别集。南朝宋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作。原集二十卷已佚。明焦竑刊刻明人辑本四卷:乐府、诗一卷,文一卷,赋二卷。近人丁福保辑本五卷,较完善。近人黄节有《谢康乐诗注》四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本。

《谢康乐集》xie kang le ji

A Collection of Xie Kangle→谢灵运(Xie Lingy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