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谓wèi

料,知;往往与否定词或疑问词连用,表示事出意外;既与一般告诉、言说义不同,也和作“以为”解的用法有区别。杜甫《漫兴》诗:“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谁谓,谁知。刘长卿《狱中见壁画佛》诗:“不~衔冤处,而能窥大悲。”不谓,不料。柳宗元《觉衰》诗:“久知老将至,不~便见侵。”欧阳修《送琴僧知白》诗:“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今逢知白弹。”王安石《张宣义之官越幕》诗:“谁~贵公子,乃如寒士家。”赵令畴《商调蝶恋花》词:“别后相思心目乱。不~芳音,忽寄南来雁。”陆游《定风波》词:“衰病逢春都不记,谁~、幽香却解逐人来。”韩玉《贺新郎》词:“谁~彩云和梦断,青翼阻寻后会。”《全宋词》无名氏《水调歌头》词:“太平生长,岂~今日识兵戈。”《留鞋记》剧四:“天那,我当初寄诗之意,岂~有此!”义并同。 “谓”或作“为”。


谓wèi

义同“将谓”。王维《桃源行》诗:“自~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刘禹锡《有獭吟》诗:“有獭得嘉鱼,自~天见怜。”杨万里《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诗:“昨雨败重九,~并败此行;云师出小谲,垂晓偷放晴。”贺铸《伴云来》词:“当年酒狂自负,~东君以春相付。”《留鞋记》剧楔子:“自~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另《红楼梦》第四回:“他听如此说,方略解些,自~从此得所。”可见此义一直沿用到近代白话中。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六篇有“将为、将作”条,解作“以为、认为”,这是对的;但作者以为“将”字义实而“为”字义虚,却不尽然。又“将”和“谓”凝成一词表以为义,已见于汉代。刘向《说苑·尊贤》:“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道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文中以设问的方式连用三“将谓”,其表“以为、认为”义而非“将”加“谓”的词组可确然无疑。又《三国志·魏志·邢颙传》载刘桢谏曹植书云:“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花,忘家丞之秋实。”义亦同。

料,知,常与否定词或疑问词连用,表示事出意外。柳宗元《觉衰》:“久知老将至,不谓便见侵。”不谓犹不料。

☚ 猜   排比 ☛

❶以为。贺铸《天香·伴云来》:“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❷料。赵令畤《蝶恋花》(别后相思心目乱):“别后相思心目乱,不谓芳音,忽寄南来雁。”

☚ 渠侬   谙 ☛

谓wèi

❶说。《召南·行露》二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朱熹《集传》:“人皆谓雀有角,故能穿我屋。”《邶风·谷风》二章: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 “荼,苦菜也。”郑《笺》:“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此方知荼则甘如荠。”王先谦《集疏》: “诗言昔与夫同处,虽苦无怨,譬之于荼而我甘如荠。”《小雅·无羊》一章:“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郑《笺》:“谁谓女无羊?今乃三百头为一群。”
❷告诉。《小雅·雨无正》七章: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毛《传》:“贤者不肯迁于王都也。”郑《笺》:“王流于彘,正大夫离居,同姓之臣从王思其友而呼之,谓曰:‘女今可迁居王都,谓彘也。’ 其友辞之曰:‘我未有室家于王都可居也。’”《大雅·皇矣》五章:“帝谓文王,无然畔援。”郑《笺》:“畔援,犹拔扈也。天语文王曰:女无如是拔扈者妄出兵也。”《大雅·常武》二章:“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朱熹《集传》:“尹氏,吉甫也。盖为内史掌策命卿大夫也。程伯休父,周大夫也。言王诏尹氏,策命程伯休父为司马。”
❸称。称为。《王风·葛藟》一章:“终远兄弟,谓他人父。”郑《笺》:“王寡于恩施,今已远弃族亲矣,是我谓他人为已父。” 《小雅·正月》五章: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马瑞辰《通释》: “以冈陵喻高。诗意谓讹言以山为卑,而其实为高冈高陵。”《小雅·宾之初筵》四章:“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郑《笺》:“醉至若此,是诛伐其德也。”《说文》段玉裁注: “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
❹奈何。《召南·行露》一章:“岂不夙夜,谓多行露。”郑《笺》:“夙,早也。言我岂不知当早夜成昏礼与?谓道中之露太多,故不行耳。”王引之《经传释词》:“谓,奈也。言岂不欲夙夜而行,奈道中多露何哉。” 《小雅·节南山》二章:“赫赫尹氏,不平谓何?”郑《笺》:“谓何,犹云何也。”王引之《经传释词》: “谓,犹如也,奈也,言尹氏为政不平,其奈之何也。”
❺使。《小雅·出车》一章:“召彼御夫,谓之载矣。”朱熹《集传》:“我受命于天子之所而来,于是乎召御夫使之载其车以行。”《小雅·绵蛮》一章:“命彼后车,谓之载之。”郑《笺》:“车败则命后车载之。后车,倅车也。”朱熹《集传》:“后车,副车也。”命,即 “使”。
❻期会,约定。《召南·摽有梅》三章:“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毛《传》:“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未备则不待礼,会而行之者,所以蕃育民人也。”郑《笺》:“不待礼会而行之者,谓明年仲春,不待以礼会之也。时礼虽不备,相奔不禁。”朱熹《集传》:“谓之,则但相告语而约可定矣。”

☚ 谑谑   谖 ☛

读音·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于贵切,去,未韵。
❶说;告诉。
❷称;称呼;叫做。
❸谈论;评论。皇侃注:“谓,评论之辞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谓wei

❶对……说。《论语·公冶长》:“子~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❷说。《诗经·秦风·蒹葭》:“所~伊人,在水一方。”(伊:那。)《诗经·召南·行露》:“谁~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何以:以何,因为什么。)
❸叫作,称作。《论语·公冶长》:“孔文子何以~之‘文’也?”(何以,以何,根据什么。)《孙子兵法·虚实》:“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之神。”(因:根据。)
❹算是,算作。王充《论衡》:“弟子孰~好学?”(孰:谁。)《左传·僖公五年》:“一之~甚,其可再乎?”(再:两次。)

谓謂wèi

❶〈文〉说
 △ 可~少年得志。
❷叫做;称呼
 △ 何~“八荣八耻”|称~。

❶说:可~︱所~︱勿~言之不预。
❷称呼;叫做:称~︱何~。
❸意义:无~。

谓wèi

❶ 说,用话语表达:可谓│所谓。
❷ 称呼,叫做:称谓│何谓。
❸ 语法中指谓语:主谓结构。

谓wèi

❶说,评说。《怀沙》:“人心不可谓兮。”王逸注:“谓,犹说也。言己遭遇乱世,众人不知我贤,亦不可户告人说。”《离骚》:“谣诼谓余以善淫。”
❷通过言语表明观点或态度,认为。此类用法在《楚辞》中较多,“谓”之后述说的内容通常是作者认为错误的观点。如“谓幽兰其不可佩”(《离骚》)、“谓申椒其不芳”(《离骚》)、“谓蕙若其不可佩”(《惜往日》)。
❸询问。《惜诵》:“君罔谓汝何之。”

训诂术语。
❶用于解释词语,主要是以具体释抽象,有时也用于以狭义释广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指”或“指的是”。如《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国语·吴语》:“执玉之君皆入朝。”韦昭注:“玉谓珪璧。”
❷用于串讲句意。相当于现代汉语“说的是”。如《诗·小雅·雨无正》:“巧言如流,俾躬处休。”郑玄笺:“谓以事类风切剀微之言,如水之流,忽然而过,故不悖逆,使身居安休休然。”

谓wei

谓彻 谓词 谓项 谓语 不谓 称谓 何谓 可谓 所谓无谓 无所谓1

(同)曰 说 云

谓wèi

❶说:罕言寡语,人~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八·178)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四·1543)
❷称为;叫作:今夜中秋,俗~团圆之节。(一·17)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糊涂鬼祟矣。 (三四·767)

训诂术语。通常用来解释词的某一特定内容,被释词放在“谓”的前面,解释的内容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是指”“是说”的意思。如《诗·邶风·谷风》:“何有何无。”《毛传》:“有谓富也,无谓贫也。”
用“谓”作解释,有时是以具体事物解释抽象概念。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孔安国注:“道谓礼乐也。”《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郑笺》:“君子谓大王、王季。”有时是以小名解释大名。如《诗·小雅·大东》:“有簋飧。”《毛传》:“飧,熟食,谓黍稷也。”《仪礼·丧服传》:“爵谓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也。”有时是解释词语的比喻义。如《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传》:“天谓父也。”《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一般来说,用“谓”字作解释,都是以狭义释广义,以直义释曲义,使被解释的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确定、具体。
有时也用“谓”来串讲句意。如《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郑笺》:“零,落也。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时,草始生,霜为露也。”

☚ 曰、为、谓之   言 ☛

谓wèi

〖连词〗
用同“为”。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1)。《送李愿归盘谷序》: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因为它环绕在两座山的中间,所以叫做“盘”。


谓wèi

〖动词〗
一、告语,对……说(27)。《祁奚请免叔向》:人谓叔向曰。——有人对叔向说。《晏子不死君难》:人谓崔子,必杀之! ——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掉他!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对围说,将让丰氏的女儿作他的妻室。
二、说,言(120)。《虞师晋师灭夏阳》:其斯之谓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祭十二郎文》:所谓理者不可推。——所说的事理不能推究。《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我听世人说诗人显贵的少,而贫困的多。
三、称,叫做(47)。《郑伯克段于鄢》:谓之京城大叔。——称他京城太叔。《介之推不言禄》: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己力乎? ——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力量的呢?《愚溪诗序》:故谓之染溪。——所以称它染溪。
四、认为,以为(27)。《郑庄公戒饬守臣》: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乎礼。”《诸葛亮后出师表》:而议者谓为非计。——然而谏议的人认为这并非上策。《李陵答苏武书》:单于谓陵不可复得。——单于认为再也不能捉住我了。
五、用同“为”。表示判断,是(2)。《公子重耳对秦客》: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父亲死了是件什么样的事,还要在这个时候为自己谋取私利。《公子重耳对秦客》: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父亲死了是一件什么事,如果敢有别的念头,那就辜负了您国君对我的情义!

谓wèi

❶ 对……(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鸿门宴》:“沛公~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❷ 告诉。《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鸿门宴》:“请往~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❸ 说。《诗经·召南·行露》:“谁~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张溥《五人墓碑记》:“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非五人之力也。”
❹ 叫做,称为。《鱼我所欲也》:“此之~失其本心。”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之华山。”
❺ 认为,以为。《隆中对》:“君~计将安出?”《周处》:“乡里皆~已死,更相庆。”
❻ 评论。《论语·八佾》:“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孟子·滕文公下》:“子~薛居州,善士也。”
❼ 通“为”。介词。因为,表示原因。《列子·力命》:“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易:改变。)《汉书·王嘉传》:“丞相岂儿女子邪?何~咀药而死?”

训诂术语。常用来以具体释抽象,以狭义释广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指”。例如《左传·隐公元年》: “厚将得众。”杜预注: “厚谓土地广大。”以具体的“土地广大”来训释抽象的“厚”。又《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安国注: “政谓法教。”以义狭的“法教”释义广的“政”。此外, “谓”有时亦可用于串讲文意,作用同“言”。

*謂wei

CEBD
❶说,告诉:所~/可~恰到好处/勿~言之不预也。
❷称呼,叫做:称~/何~飞碟?
❸意义:无~的牺牲。
❹<文>认为,以为:窃~不可/予~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文)。

意思2

意思2

旨 谓 心意
天上的意思:灵志 灵机
天机,天意:冥机
帝王的意思:圣旨 圣意 明旨
求偶之意:夭桃
多数人的意思:众意
主要的意思:较 旨要 旨趣 要旨 大旨 奥旨 谊旨 宏旨 要旨 要本 归要 指要 指略 指归 指趣 大趣 大义 大意 大要 大指 要会 要义 要机 要归 要趣 头尾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寓意
未经商讨而意思契合:冥(冥合) 暗合 暗同
(意见,想法:意思)

另见:意见 想法 意图 意旨 愿望

☚ 意思2   原意 ☛

名称

名称

名(名字;名号;~物;~堂;地~;品~;简~;同~;重~;异~;译~;叫~;憎~) 称 号(呼~;代~;旗~;大~) 目(名目;品~;税~;题目)
名称是:叫(叫做;叫作) 称(称为;称作;简~) 谓(可谓;何~;自~) 曰(名曰) 谥(~之为) 是唤(~作;~做)
事物的名称:名号 物名
按一定次序编排供查考的事物名目:目(目录;品目;类~;编~;总~;子~)
总目:最目 最凡
大要和细目:凡目
繁多的名目或名目繁多:百品千条
物品的名称:品名
题目名称:题名
本名以外的名称:别称 别名 别号
原来的名称:旧名
专门的名称:颛名
总的名称:统称 总名 泛称
普通的名称:通名
通常的名称:通称 通号 通目
通俗的名称:俗称 俗名
简化的名称:简称 略称 省文
不同的名称:殊目 殊名
既定的名称:成名
美好的名称:美名 佳名 令名 美称 嘉称 嘉名 善名
高雅的名称:雅目
虚假的名称:虚称
名称或项目又多又杂:名目繁多
(事物的名字:名称)

另见:事物 物品 名字 称呼

☚ 名称   称号 ☛

意义

意义

旨 谓(意~) 音 说 谊
意义与宗旨:义旨
意义深长:深远
意义深远:逴越
意义精深:意远思深 旨远思深
意义涉及面宽:宽泛
意义不大:无关宏旨 不关宏旨
有意义的:高尚
无意义:无谓 亡谓
没多大意义:不值(~一提)
重复无意义:床上施床
(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意义)

另见:内容 意思 意味 道理 词语

☚ 意义   各种意义 ☛

认为

认为

认(~做) 以(以为) 当(~是)谓(意~) 觉得 感觉
自己认为:自命 自名 自视
大家一致认为:公认
确定地认为:认定(明确认定)
 断然认定:断(断断) 一定 绝对
(对人或物确定的看法,做出某种判断:认为)

☚ 作判断   结论 ☛

意料

意料

意(意计) 臆(臆料) 谓
预先估计或推测:豫计
意料之中:意中
超出人们的意料:出人望外
意料之外:意外 意表
意料之外的:虑外 虑表
难以意料:不测
意料不到:不虞
不料,意想不到:不意
意料不到,不由自主:神差鬼遣 神差鬼使
(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意料)

☚ 预料到   料事 ☛

评论

评论

评(评议;评度;评泊;评章;评薄;评驳;评詙;评说;论评;品评) 议(恐遭物~) 谓 骘 说点 品论 诠品 诠论 称论 论量
评论和推荐:评荐
评论与注解:评注
评论和叙述:评述
评论好坏:掎摭利病
评论往事:评吊
评论礼制:订礼
考核评论等次:课第
进行评论:置论
衡量评论:铨品
讲述评论:讲评
议论评论:置议
论议评论:平议
讥讽评论:讥评 讥平
考评评论:诠论
质疑评论:质论
另外评论:别论
当面评论:面论
私自评论:窃议
依理评论:理论
平心静气地评论:平心而论
自然会有公正的评论:自有公论 自有公评 自有公议
苛刻地评论:酷评
不加评论:不置褒贬
人们评论毁誉多变:朝夷暮跖
(批评或议论:评论)

另见:议论 论说 评价 批评

☚ 评论   评论书画 ☛

谓wèi

❶说。如:所谓,可谓神速。
❷称呼,叫做。如:称谓,何谓民主政治?
❸所谓,所说的。如: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❹无谓,没意义,说不出道理。如:不要进行无谓的争吵。

谓(謂)wèi

Ⅰ  ❶ (说) say: 勿 ~ don't say that; 可 ~ it may be said that; 或 ~ someone says; 可 ~ 神速 may well be termed lightning speed
❷(称呼; 叫做) call; name: 所 ~ so-called; 何 ~ 人造卫星? What is meant by a man-made satellite? 此之 ~ 形式主义。 This is what is called formalism. Ⅱ  ❶ (意义) meaning; sense: 无 ~ no meaning; meaningless
❷ (姓氏) a surname: ~ 准 Wei Zhun
◆谓词 {语} predicate; 谓予不信, 拭目俟之 If you doubt this, just wait and see!; 谓语 {语} predicate

谓wèi


❹ 莫知所

*謂wèi

(11画)

【提示】讠,2画,第二笔一笔连写,不要错分成两笔。胃,上面是田,不是由,不要错写成胄; 田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右下是⺝, 起笔是竖, 不是竖撇。月,单独位于字下时,起笔的竖撇改竖; 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谓(謂)wèi

11画 言部 〈书〉
(1) 告诉;说: 明~左右|所~|可~优秀|勿~言之不预。
(2) 叫做;称呼: 称~|何~宏观世界?
(3) 意义;意思: 无~的争论。

谓謂wèi

春秋金文作胃。汉初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竹简、西汉中期武威木简等,还用胃作谓。春秋初期石鼓文以来作形声字。从讠(言),胃声。称,叫作义。如:称谓|何谓人工呼吸法?组词如:所谓|无所谓|无谓。又告诉义。如:人谓予曰。

谓謂★繁◎常★常


wèi謂,形声,从言,胃声,本义为说、告诉,引申为叫作、称作。《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