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韩愈 ←上一篇:石鼓歌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诗人于永贞元年(805)在被贬地连州阳山获赦,由待命地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专程到衡山谒祭而写作的游记诗。诗歌通过赞美祖国名山雄壮奇险,深沉抒发了不满仕途坎坷的情怀。 首六句: 在五岳中突出衡岳的雄壮。衡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上天授权予它镇压南方众多妖魔鬼怪,衡岳的奇险在于云雾从其腹中喷泄而出,虽有山顶,又怎能攀登呢? 从“我来正逢秋雨节” 到 “松柏一径趋灵宫”: 由远望衡岳到走进祭拜,叙写登谒的诚心和诸峰的伟大。逢秋雨,自料无机会赏衡岳山峰的雄伟高峻了,哪知“正直”的神灵为诗人的诚心所感,居然云开雾散,众峰中最大者芙蓉、紫盖、石廪、天柱、祝融等如腾如掷,望之使人惊心动魄。“正直” 寓意深刻。 从“粉墙丹柱动光彩”到“神纵欲福难为功”是全诗的中心: 通过对祭神问天的描述,一吐无处申诉的郁闷情怀。首二句写寺庙特征,走进寺庙后所见四壁,白墙红柱,鬼怪图画满墙。以下文字,写行祭,向岳神表明诗人的心曲为“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当占卜为“最吉”后,诗人产生了怀疑,联想自己有心治世却屡遭不幸和当朝政治斗争形势,大发牢骚,深刻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不满情绪。 结尾四句写宿寺,酣眠至猿鸣钟动日出还不醒来,因希望久绝,神难为功,流露出只求衣食满足的坦荡和对现实的冷漠。以“寒日” 照应“秋雨” 和“阴气”。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语言质健,笔力遒劲,是“以文为诗”的代表作。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诗歌篇名。唐韩愈作。今人止水《韩愈诗选》:“永贞元年(805)八月,韩愈自阳山贬所北还,经过南岳衡山,谒岳庙作此诗。同时有《寄河南张员外文》叙述自阳山徙掾江陵,有‘委舟湘流,往观南岳’之语。即指此次衡山之游。”今人汤贵仁《韩愈诗选注》:“诗人登南岳,正值喷云泄雾的时节,他潜心默祷,盼望天晴。忽而浓云尽扫,群峰挺秀,蔚为壮观。于是,遍历庙宇,巡观壁画,兴致所至,居然借问卜以泄其‘窜逐蛮荒’的愤懑。其实韩愈并非真的信神,不过是逢场作戏,用诙谐跌宕的笔词表述相信自己,不相信命运的人生态度罢了。”今人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谒岳诗多为颂体,以肃穆庄严为宗,这诗却借题发挥,写愤世疾俗之情,奇崛不平之气。诗的前片极写衡岳之威严神灵,岳庙之辉煌庄重,与谒庙之诚敬虔信,以至精诚感通,岭云为开,卜得上吉。忽然翻空出奇,忆及阳山之贬事,积郁喷薄,遂发为人事不可望,神事难为凭的浩叹。结末收以宿阁星夜,沉睡达旦,说是不思不知,而昊天迥寥中,似有思神回旋,正所以发人深省,动人冥想。”此诗是永贞元年(805)秋,韩愈从贬所阳山北归,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所作。写登山见闻和感慨,以一种豁达态度抒发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表达了他仕途坎坷的悲愤情怀。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为一,意境开阔,章法有序。开首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中间写衡岳诸峰,突兀高耸,令人惊心动魄;求神问卜一段,亦庄亦谐,借以解嘲消闷;结尾抒被贬蛮荒的怨愤,感情深沉。一韵到底,音节铿锵有力。语言古朴苍劲,凝炼典重,纵横腾踔而终归浑茫。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说:“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此诗足以当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