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谐谑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谐谑曲管弦乐曲第2、3乐章的名称。17世纪用于声乐曲,18世纪取代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强调节奏、活泼、3拍子或复三部曲式结构、比小步舞曲速度快,19世纪独立。有5个特点:音调独特、节奏型不常见、转调和强弱对比明显、突然反复或引进新主题、突然结束。代表作品有肖邦《b小调谐谑曲》、维尼亚夫斯基《谐谑曲—塔兰泰拉》等。 谐谑曲 谐谑曲又称诙谐曲,一种快速、活泼的特性曲。从古典乐派作曲家海顿开始,将这种乐曲用于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原来这一乐章的小步舞曲。由此,谐谑曲得以迅速发展、完善、传播,在严肃音乐中取得了自己的地位。谐谑曲大多为三拍子;复三段体,它的中间部分常是由“三声中部”(Trio)演化而来的如歌的段落;音乐风格上的特点,是常出现突发性的强烈对比,从出奇不意之中得到幽默、戏谑、惊奇或戏剧性的效果。在贝多芬的一些著名的奏鸣曲和交响乐作品(如第5、第6、第7等交响曲)中,谐谑曲达到了能表现多方面的形象和意境的境地。19世纪,肖邦、勃拉姆斯把谐谑曲用作独立的钢琴曲体裁,曲中戏剧性的两端部分与抒情性的三声中段相映成趣。肖邦的4首钢琴谐谑曲,具有深刻的戏剧性和丰富的内容,它们标志着这种体裁的表现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时谐谑曲也被用作为标题交响乐的体裁,如迪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鲍罗丁等人,也作有管弦乐的谐谑曲。柴科夫斯基、马勒、西贝柳斯等人的交响乐中的谐谑曲乐章,已不限三拍子,而且有些作品更趋于深刻的心理表现。 ☚ 无词歌 幽默曲 ☛ 谐谑曲 谐谑曲Xiexuequ器乐体裁之一。一译“诙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点。海顿在奏鸣曲类型的乐曲中,用以代替小步舞乐章的地位。贝多芬继承这一形式。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肖邦用作独立的钢琴曲,他的四首谐谑曲具有抒情性与戏剧性,风格与过去不同。17、18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谐谑曲。 ☚ 圆舞曲 夜曲 ☛ 谐谑曲humoresque;scherz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