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调查性报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专门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企业内部腐化行为和丑事的一种新闻。又称“揭丑新闻”、“暴露新闻”。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报界。1871年7月8日《纽约时报》刊出 《你们将怎么办》一文,揭露把持纽约市政的特威德一伙人的贪污罪行。《纽约时报》因此名声大振,调查性报道盛行一时,一百年以后,《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又被认为是调查性报道的一大杰作。
调查性报道集中揭露官吏贪污丑闻、财阀和官吏狼狈为奸的黑幕、各政党、财团之间的政治交易、公共机构、企业内部的贪赃枉法等等。这些材料采访对象一般不愿提供、涉及丑闻的人往往对记者进行威胁利诱。西方新闻界强调调查性报道不是一般的新闻采写,记者需要有侦探的本领,以坚强的毅力深入调查,绝对仔细地核对每一个材料,极其谨慎地进行写作,以敢冒诽谤罪的风险来公开发表。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要求是: 材料真实,分析全面,报道客观,公正。
我国的报刊也通过批评报道揭露我们的落后面,揭露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但目的、性质、方法都和西方报界的调查性报道不同。

☚ 解释性报道   揭丑新闻 ☛

调查性报道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报道形式。记者就某一社会问题,或政府官员、公司企业经理以及公共机构的管理人员的违法活动和丑闻,进行深入调查,并将它们公之于众。这种报道形式社会影响巨大,颇受读者欢迎。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通过新闻工作者本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某些个人或集团企图掩盖的事实的报道。来源于美国早期的揭丑式报道。揭丑式报道的重点是揭露政府官员、公司企业首脑以及公共机构管理人员中的违法活动和各类丑闻。本世纪70年代,由于《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鲍·伍德沃德和卡·伯恩斯坦成功地揭露了“水门事件”丑闻,遂使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盛行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这种报道方式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追踪犯罪和揭露丑闻,而是更加注重于通过对公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系统地调查、分析、研究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某个地区、某个方面乃至整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把这些发现公诸于众,引起受众的关注。这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较新颖,阐述比较有系统性,揭露问题较为深刻,因而往往能产生轰动效应。

☚ 调查报告   调查新闻学 ☛
00001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