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课程安排、课程教授内容、学时方法等方面所做的调整。例如:“由于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学校里又出现了课程改革的运动,出现了改变学制的尝试,出现了教师队伍的改组等等。”(《红旗》1958.7.2页)
简称“课改”。例如:“课改与院系调整应‘稳步前进’”(《光明日报》1950.6.1)
课程改革Kecheng gaige
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改革的动因有:
❶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要求普通学校从培养学生升学转变为既能升学又能参加生产,课程就要相应有所改变;
❷科技的发展。19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学校课程已多次改革;
❸教育理论观点的不同。当代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总的趋势是:
❶重视课程的现代化、综合化;
❷强调体系的结构化;
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❹重视课程标准的个别差异性。我国的课程改革,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国外课程论研究的成果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加以借鉴,并及时总结、整理国内课程改革方面的有益经验,走出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