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的作用与编写
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学工作计划序列中的一环。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包括情况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课题计划(单元或一课书的教学目的、任务、课时分配)和课时计划。所以,课时计划是落实教学工作计划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大多数音乐教师的习惯做法是将音乐教材中一课书的分课时计划一次完成。进行编写的工作程序是:
❶在制定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再一次研究一课书的教材内容(包括歌曲、欣赏、知识、技能)的课时量的分配和教学任务的确定是否合理。
❷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形象、表现手段以及知识、技能的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思考解决的方案(手段、方法);设计课时教学的类型与教学结构;研究教学程序(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选择教学方法。
❸编写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年级、班别、授课时间、教具、课程内容、教学目的、任务、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节数)、分课时计划、教学小结。分课时计划包括:上课时间、教具、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效果。教学步骤因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根据一般规律可概括如下:
❶组织教学。其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情绪,使之投入到音乐课特定的环境中。
❷基础训练。指的是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这种训练既有自身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内容,又应照顾到为本节课服务。
❸复习。复习不是单纯重复的练习,而是在原有的知识、技能以及对音乐作品理解、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巩固和提高。当新课与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时,这一步骤也可放在学习新课之后,使新课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础之上。
❹新课。首先通过教师的导言或范唱、范奏(也可采用放录音等手段),使学生初步接受新课的内容,引起学习的兴趣。然后按设计的教法,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步骤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每节新课应有高潮。
❺巩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并检查学习效果。若在学习新课中已起到巩固作用,并在新课进行的最后已达到高潮,则这一步骤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