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指书本知识要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明·钟惺《题马士珍诗后》:“马郎性情在山水间,发为文章事业,自当入妙。寄语画师,勿以为戏而戒之。异时予衰不出游,马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应作真形图寄我。” 【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这两件事并列一起而言之,细细想想,这实在是大有道理的。在这里边,既有做学问的道理,也有做人的道理,因为由这两条途径,可增长见识,广阔胸怀。(智秀琏《在书中行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为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实际经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书本知识要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明·钟惺《题马士珍诗后》:“马郎性情在山水间,发为文章事业,自当入妙。寄语画师,勿以为戏而戒之。异时予衰不出游,马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应作真形图寄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ú wàn juàn shū,xíng wàn lǐ lù指人既要多读书,掌握书本知识,又要亲身经历,有实践经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董其昌《画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出尘俗,自然丘壑内营,自成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读万卷书”,是强调学习的重要、博览群书才能知识渊博;广泛阅读方可汲取创作经验,从中获得借鉴,以提高写作水平。但如果就文学文,停留于摹仿,随人脚后,则不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行万里路”意在强调深入实际、观察事物对创作的重要作用。写作必须具有广博的见闻,丰富的阅历。对事物有深刻的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素材,陶冶情志,积聚文思。这种既重视学习,又重视实践的文学观在董其昌之前就有人提出了。陆机认为进行创作必具有两个途径: 一感于物,二本于学。刘勰提出“积学以储宝”和“研阅以穷照”。陆游倡导“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强调读书学习,借鉴写作经验和丰富阅历对文学创作是二者不可缺一的。 ☚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 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博览群书,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增长才干。 ☚ 到处留心皆学问 风险里出英雄,海浪里见好汉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ú wàn juàn shū,xíng wàn lǐ lù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读书多,则见多识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ú wàn juàn shū, xínɡ wàn lǐ lù❶ 读万卷书犹如行万里路。指多读书就能见多识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úwànjuànshū,xíngwànlǐlù〔其他〕 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多读书,又要多游历,才能见多识广。指不可死读书,要和实践游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拥有学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千万卷书,知识就渊博;走千万里路,见闻就丰富。指书本知识要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语本元·方回《六言四首·自来》:“读万卷行万里,酌一杯题一诗,颓龄如此如此,豪气已而已而。”[例] ~。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了“采风”的传统,形成了“~”的学风。《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之子侄段公路,就是在“南游五岭间,尝采其民风土俗”。(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二章)|数十年来,他在三晋大地辛勤耕耘,“~”,酝酿诗情: 诗的选题,诗的语言,诗的平仄,诗的风格和诗的艺术,等等。(马作楫《读诗散记——读武正国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