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g·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到切,去,号韵。
❶古代的一种告诫性文章。
❷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❸[诰命]古代受封的妇女。

上一条: 下一条:
{}4475见「诰料」

诰gao

古代帝王训诫或封赠的文告。李阳冰《草堂集序》:“潜草诏~,无人知者。”(潜草:秘密起草。者:语气词,无义。)

诰誥ɡào

〈文〉古代帝王下达命令的文书
 △ ~命。

❶上告下。
❷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文章。
❸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命丨~封。

诰gào

❶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封。
❷ 告诫。
❸ 古代的一种文体:酒诰。

诰gào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詔誥 > 誡敕 > 誥
誥  gào

古代帝王任命或封贈時所頒之文書。先秦上下皆得稱誥,秦漢以來爲帝王專用。漢武帝廢秦之制,詔而作誥,但不用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代凡任命庶官,或追贈大臣、貶謫有罪、封贈官吏之祖父妻室,不宣於朝廷者,皆用誥,通稱爲制。明代命官則用敕不用誥。《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正字通·言部》:“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帝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湯黜夏作誥。漢初、太上皇稱之,今太后亦稱之;又所以命官授職皆爲誥,以成湯爲之始。”

古代君王训诫勉励臣民的文告。如《尚书》记载的《汤诰》、《大诰》等。夏、商、周三代,用诰用誓,誓以训诫,诰以敷政。又据字书解释:“诰者,告也。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后来演变为只有君王对下才用诰。秦改命为制,令为诏。汉武帝元狩六年,又恢复诰,然不以命官。唐代称制称敕不称诰。宋代开始以诰命庶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宣于庭者,皆用诰。明、清皇帝的封赠命令称诰命,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又特指受封赠的妇人。《红楼梦》第十三回:“里面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教,怕人笑话。”明、清制度,官吏受封的文书称诰敕,京官满一考,及外官满一考而以最闻者,皆给本身诰敕,清代诰敕的文字格式很严,各按品级填写,不能增损一字。清代五品以上官,覃恩予封者,本身之封曰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存者曰诰封,殁者曰诰赠。另有禅诰,如刘勰《文心雕龙 ·诏策》:“卫觊禅诰,符命炳耀,弗可加已。”禅诰即禅位诏书。曹丕篡位时,汉献帝的禅位诏是由卫觊写的,刘勰称赞它写得辞采绚烂,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 制   命 (令) ☛

参见“诏令”条。

☚ 诏令   制 ☛

诰gào

❶ 告诉。《尚书·太甲下》:“伊尹申~于王。”(伊尹:人名。)特指上告下。《周易·姤》:“后以施名~四方。”《墨子·天志下》:“帝谓文王……此~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也。”(帝:天帝。文王:周文王。)
❷ 告诫,警戒。《国语·楚语上》:“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也。”(舆人:众人。诵:述说。)
❸ 文体的一种,用于告诫或劝勉。《文心雕龙·辩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之体也。”
❹ 帝王的文诰。《左传·哀公十一年》:“盘庚之~曰……”《荀子·大略》:“~誓不及五帝。”

*誥gao

DABE
<文>❶上告下:猷大~尔多邦,越尔御事(遍告你们众诸侯国的君臣。见《尚书》)。
❷告诫:近臣谏,远臣谤,舆人(众人)诵,以自~也(《国语》)。
❸一种告诫性的文体:酒~/制~。
❹帝王对臣子任命或封赠的文字:~命/~封。

诏书

诏书

诏(诏旨;诏板;诏版;诏命;诏策;诏敕;诏黄;诏卷;诏函;诏草;诏纸;诏制;诏音;诏勑;诏纶;诏告;诏号;诏检;诏谕;诏言;诏凤;凰诏;龙诏;凤诏;尺诏;飞诏;青诏;命诏;玺诏;凤尾诏;凤凰诏;黄素诏) 敕(敕文;敕命;敕书;敕封;敕令;敕谕;~教;~赠;制敕;黄敕;命敕;宣~;奉~) 旨(旨意;冲旨;圣旨;龙旨;睿旨;符旨;敕旨;意旨;听~;传~) 制(制书;制诏;诏制) 谕(谕旨;上谕) 板(一尺板) 纶(纶旨;纶书;纶册;纶诰;纶言;纶音;丝纶) 诰(诰命;紫诰;制诰;命诰) 麻(黄麻) 进止 宝命 圣命 大命 训命 黼命 王命 蹄书 简记 丹书 玺书 命书 尺书 凤书 天语 紫泥 紫书 辉音 兰检 黄符 黄卷 黄素 龙讼 龙函 龙纶 龙吟 龙綍 言丝 言綍 鹤头(鹤头书) 涣汗 涣命 涣号 尺一(尺一诏;尺一牍;尺一书;尺一板)
诏书的美称:丽册 显命
诏书的敬称:温纶
诰命的敬称:鸿诰
对帝王将相命令的敬称:钧旨
帝王的命令:敕教 敕画 敕黄 敕谕
帝王的诏书:德音 天书
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敕令;敕命)
帝后命令、文告的总称:诏令 纶綍
皇帝的诏令:凤綍 凤诏
帝王的诏命:告命
第一道诏令:令甲
帝王有所赐予的诏书:锡命
帝王对宫中妇女发布的命令:阴令
诏书和檄文:诏檄
诏书和奏疏:诏疏
诏书的末尾:麻尾
(皇帝颁布的命令:诏书)

另见:皇帝 颁发 命令1

☚ 诏书   各种诏书 ☛

劝勉

劝勉

诰 强 劭(劭劝) 敦(敦勉;敦率) 勉(规勉) 奖 风晓 风厉
劝勉世人:风世 励世 劝世 强世
 慰问、劝勉前来的人:劳来 劳徕
劝勉官员保持恬淡的心态,廉洁奉公,不追逐名利:奖恬抑躁 抑躁奖恬
劝勉读书有好处:开卷有益
惩罚邪恶,劝勉人心向善:惩恶劝善 劝善戒恶 劝善惩非 劝善惩恶 褒善惩恶 导善止恶 止恶劝善 耸善惩恶 耸善抑恶
劝勉农耕:劳农
劝勉昌明:惇明
互相劝勉:相规
 自我劝勉:自劝
激励劝勉:激奖
讽喻劝勉:讽劝
敦促劝勉:敦劝
督导劝勉:督厉 董劝
警诫劝勉:警劝
讲说劝勉:讲勗
训教劝勉:训奖
 教诲劝勉:讽勉 诲奖
告诫劝勉:戒厉 毖劳
奖励劝勉:褒劝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风劝
用委婉的言辞鼓励、劝勉:风励
争相劝勉:竞劝
大力劝勉:弘奖
 大力劝勉、奖励:鸿奖
(劝导并勉励:劝勉)

另见:劝导 劝说 规劝 勉励 鼓励

☚ 自励   振奋1 ☛

告诉

告诉

诉 诰(~告) 知(~会) 告(~送;~语) 赞 话 安覆
告诉的敬词:奉告 举似 敬告 谨告
 敬启,敬告:谨白
告诉我:见告 见示
上面告诉下面:诰(~示)
告语徒众:诏徒
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
 把下面的情况反映给上面:乌衔肉 下情上达 下情上通 下传上达
 写书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投书
 不按组织原则,夸大或无端地向上级反映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打小报告
口头告诉:口白
通过媒体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报道 报导
秘密地告诉:密告 密白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地里告诉一方:通风报信
惊讶地告诉:惊白
尽量告诉:尽语
详细告诉:具告
 备言,详细告诉:具言
广泛地告诉:广而告之
(说给人,使人知道:告诉)

另见:宣布 报告 报事 晓谕 通知 知道

☚ 告诉   告知 ☛

各种用途的文章

各种用途的文章

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
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论文
记事的文章:记(笔~;日~;游~;案~) 略(史~;事~) 注(起居~) 录
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铭诔
记载典制的文章:典志
评论的文章:评(书~;社~;影~;漫~;竖~)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策论 论策
批评、议论的文章:评论
简短的评论:短论
诘难批驳的文章:难驳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说明文
考试所写的文章:试文
科举考试时作为示范的文章:程文
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闱艺
规劝告诫的文章:诫(女~)
劝人行善好施的文章:阴骘文
古代一种告诫性的文章:
悼念死者的文章:

☚ 各种文章   各种程度的文章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诰誥gào

古到切,去号。
❶告诉。《书·太甲》:“伊尹申~于王。”
❷告诫,劝勉。《国语·楚语》:“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也。”
❸帝王给臣子的命令。见“诏诰”。
❹文体的一种。见“典诰
❷”。

中国古代君主发布的一种文告,内容通常是对臣民的警诫或勉励。《说文》解释:“诰,告也”,段注:“上告下也”。周代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等篇,载有一系列具有规范性内容的条文,是当时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如《康诰》宣布对“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孝不友”的行为均应“刑兹无赦”。《酒诰》规定对周人“群饮”者,要“尽执构以归于周,予其杀。”隋唐以后,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亦称诰。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大诰》和洪武三十年颁布的《钦定律诰》都是有关重罪的特别刑法。

科举考试内容之一。诰是皇帝专用于告诫臣工或任命和封赠官员的命令文书之一。有专门机构负责起草。自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起,始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内容,以培养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明代更明确规定,在乡试、会试的第二场,都要以诰作为考题之一。清初承明制,至康熙二年(1663),科举一度停试诰。七年,又恢复旧制。此后,诰作为考试命题时设时废。但诰题往往易于沿袭故套,不能考察出考生真正的学问,故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后,乡试、会试中都取消了这项考试内容。

文告。皇帝训诫勉励臣民的告示称诰。《周礼·秋官司寇》: “一曰誓,用之于军旅; 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 四曰纠,用诸国中; 五曰宪,用诸都鄙。” 《资治通鉴·唐纪》: “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曰朕,命曰诰。”

☚ 改寺为观   诰封 ☛

中国古代君王发布的命令、文告的一种形式,也是法律的一种形式。《说文》: “诰,告也。”《尔雅·释言》: “谨也”疏曰: “以六义谕众谓之诰,《尚书》诰、誓之类是也。”《周礼·秋官·士师》注: “诰,用之于会同。”是关于施政的训令。《尚书》中有《汤诰》、《大诰》、《康诰》、《酒诰》、《召诰》等。这些诰,有的是军旅出征前的动员令; 有的是诰诫之言,具有规范性作用。尤其是诰文中所禁止的、所谴责的内容,就是法禁的范围。秦、汉以后,帝王地位日尊。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初作诰”。从此,诰成为帝王专用的文告形式。宋代以诰命官。明太祖朱元璋颁行《大诰》,共分《大诰前编》、《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与《大诰武臣》四部分,其条目皆属“峻令”性质,用刑远比《大明律》苛酷,在洪武年间其效力远高于律令。朱元璋死后,遂置之不用。

☚ 例   诏 ☛

文体名,属诏令类。诰的本义就是 “告”,是对臣民训诫劝勉的文告。其起源甚早,《尚书》即有 《汤诰》、《大诰》、《康诰》、《酒诰》诸篇,君臣上下均可使用。秦废古制,只称制、诏。汉武帝元狩六年初作诰,但不用来任命官吏。唐称制不称诰。宋代以后,开始用诰任命庶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宣于朝廷者,皆用诰。明代命官用诰敕。京官满一考,及外官满一考而以最有名者,皆授予 “诰敕”。清代帝王赠封臣僚称诰命。如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秦以后,诰仅限于皇帝使用。

☚ (十) 文书   制 ☛

文体名。许慎《说文解字》:“诰,告也。”乃古代君王训诫、劝勉臣民之文辞。始于商周,《尚书》中载有《汤诰》、《大诰》、《康诰》等,用以喻众。徐师曾《文体明辨》:“诰者,诰也,告上曰告,发下曰诰。”秦时只称制诏,汉武帝元狩六年始复作之,然亦不以命官。唐代帝王之言亦不称诰,至宋,始以命庶官,而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凡不宣于廷者,皆用诰。故诰体盛行于宋。诰之行文,或骈,或散,无严格限制。

☚ 令   谕 ☛

诰(誥)ɡào

Ⅰ ❶ (古时的一种告诫性文章) a written admonition
❷ (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imperial mandate:~ 封 the conferment of honorary titles by imperial mandate Ⅱ  [书] (上告下) admonish;enjoin;issue orders
◆诰命 imperial mandate;royal orders;mandated woman

诰gào


❹ 典谟训

诰(誥)gào

9画 言部 〈书〉
(1) 一种告诫或勉励性的文章。
(2) 帝王对臣子的命令: ~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