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误入白虎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误入白虎堂

误入白虎堂

“特犯不犯”,是我国小说艺术中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它的基本内涵是,在相同的人物事件中写出其不同的个性,做到所谓“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 (见李卓吾评《水浒》)。一般说来,我国古典小说评点家主要把这个概念用于章与章、人与人的比较中,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如“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等等。其实,在《水浒全传》的各章节中,作者往往也能做到“特犯不犯”,把各个几乎相同的事物写得各有特点,错落有致。在这方面,林冲误入白虎堂这回书是颇有代表性的。
在这回书中,作者一口气写了三次冲突。从冲突的性质来看,它们都是围绕着高衙内要调戏林冲的妻子而展开的,其“相犯”之处是很明显的。但是,作者却能明察秋毫,“在同而不同处有辩” (李卓吾评《水浒》),不仅把三次冲突写得各有特点,而且在三次冲突中一层一层地剥出了事物的本质,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第一次冲突全然是平地生波。林冲与鲁智深正在喝酒,忽见使女锦儿跑来报信: “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林冲急忙跑去看,却待下拳要打时,认得是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只好恨恨做罢。在这次冲突中,高衙内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其骄横淫逸的性格却十分突出; 而林冲呢?他既有“下拳”要打的英雄本色,又有恨恨而去的忍耐,——一个骄横之气未消,一个 “先自手软了”,所以,必然要导致冲突向更深一层发展。
第二次冲突虽然还是围绕着高衙内要调戏林冲娘子的问题展开的,但作者却盘旋作势,另换了一副笔墨。他不去写高衙内派人去抢林冲的娘子,却让帮闲富安给高衙内出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把林冲的娘子骗到陆虞候家调戏。由于冲突的方式改变了,所以作者不仅进一步写出了高衙内的淫荡无耻,而且还写出了他的奸诈狡猾、心狠手毒。同时,林冲这个人物也处理得极有分寸:他虽然“拏了一把解腕尖刀”,却并不敢直接去找高衙内算帐,只是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 重上樊楼前去寻陆虞候, 回来又在他门前等了一晚。 因此,尽管林冲有反抗的行为,而他的反抗可以说是用软弱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只敢杀帮凶,不敢杀元凶。这固然是他 “能忍自安”的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可是假如作者不变换一副笔墨,直接写高衙内来抢人,那林冲的性格恐怕就不会被表现得这么入情入理,耐人寻味。
假如说,作者把第一、二次冲突写得面目迥异还仅仅是个“特犯不犯”的技巧问题的话,那么,作者描写相同冲突的第三副笔墨就不仅是个技巧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了。在第三次冲突中,高衙内的目的还是想要霸占林冲的妻子,可作者却干脆把他扔在了一边,让他的父亲——奸臣高俅亲自出马。这样,本来几乎是属于 “民事纠纷” 的问题就一下子被摆到了北宋王朝政权的天平上,要称一称孰轻孰重了。按理说,高俅并不是不知道是非曲直,甚至在对林冲下毒手之前还犹豫过:“……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可是,这毕竟是 “猫哭老鼠”的假慈悲,当他一想到 “救得我孩儿好了时”,便不惜送掉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性命了。因此,作者同样写高俅等人设害八的毒计,却只由陆虞候说: “如此如此使得”,并不象高衙内设计时明白说出,这一方面变化了笔墨,做到了“不犯”, 同时也写得高俅更为老练狡猾; 作者同样是写设毒计害人, 高衙内的计只是为把林冲的老婆搞到手,得片时之欢,而高俅的计却只要把林冲害死,斩草除根。而林冲呢?在上一个冲突中,他明知罪魁祸首是高衙内,却不敢找他去算帐; 在这一次冲突中,他明知是高俅陷害他,却不敢使出“神威”来,任凭高太尉的手下军卒把他横推倒拽拿了下去。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作者确实用 “相犯”的题目做出了完全“不相犯”的文章。他不仅抓住了每个“相犯”题目的不同特点,而且还能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入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那就是: 在北宋王朝的黑暗社会里,国家机器完全是一种骗人的把戏,正直善良的人被它逼得无路可走;越是软弱,也就越能招来杀身大祸!

☚ 倒拔垂杨柳   林冲休妻 ☛
000085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