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语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语林

语林

书名。东晋裴启(字荣期)撰。共十卷。原书已亡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有辑录本。此书记两汉、两晋上层社会人士的轶事和言谈,文辞简洁。后来《世说新语》多取材于此书。

☚ 燕太子丹   曹娥碑 ☛
语林

语林

轶事小说集。东晋裴启作。十卷。记汉魏两晋上层社会人士轶事和言谈,文辞简洁,后来《世说新语》多取材于此书。原书已佚。今有《古小说钩沉》辑本。

☚ 搜神记   拾遗记 ☛
语林

语林

亦题《裴启语林》、《裴子语林》。东晋志人小说集。裴启撰。《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燕丹子》条下附著,十卷。梁时尚存,后佚。现存辑佚本,有《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本,均一卷;又《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二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佚文一百八十条,周楞伽《裴启语林》辑一百八十五条,但其中有非《语林》之文者。是书主要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从现存佚文看,书中有不少人物对话的片段,写得很精彩。如:《刘道真少时》叙少年刘道真尝与人牵船,见一采柴老妪,便嘲之曰:“女子何不调执治杼而傍河采薪?”女答:“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乎?”可见出一老一少的机趣。又如《王子猷》写王子猷暂寄人空宅住,使人种竹,或问:“暂住何必找麻烦?”他啸咏 良久,而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见王子猷嗜竹如命。除这些对话片段外,还有不少故事性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注重人物性格勾画和情节冲突的作品。如:《王敦与世儒》记王敦与其弟为兵乱之争几动干戈,后世儒正色流涕而争,敦意乃止。表现出王敦的残暴酷虐之中又稍计手足之情的复杂性格和王世儒的忠直不屈的性格,两个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的卢马》写殷浩劝庾亮卖掉妨主的凶马——的卢,庾公不肯,谓“卖之不是把祸移于他人吗?”刻画了庾亮的善良高尚品性。《祖士言与钟雅相调》写钟雅语祖士言:“我汝、颖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钝如槌。”祖反唇相讥:“以我钝槌,打尔利锥。”钟不得不服气。则把钟雅的矜夸与窘相刻画得极为鲜明。《梦中杀人》写曹操时刻提防有人暗算他,而说“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不觉,左右宜慎之!”这么一句话,十分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曹操的诡诈多疑的个性特征。《英雄忌人》写少年孙策,初到袁术处,外边通报刘备来了,他便求去。袁术问:“刘备来与你有何关系?”他答“英雄忌人”。小小年纪,如此见识,实在不同凡响。《羊稚舒》写羊稚舒于寒冬让人脱衣抱冷瓮用体温酿酒,其残忍行径,令人发指。其他如《婢讽桓温》、《刘越不婢》、《王敦与世儒》、《士衡安仁互讥》、《石崇厕》、《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等,既可以看出清谈风气的重大影响和上层统治者的堕落生活,又可看到对比手法、悬念手法、性格描绘以及“简约玄澹、真致不穷”的语言及运用幽默笔法的艺术效果。《语林》出现,曾盛行一时,竟成“裴氏学”。后因记谢安事,而受到诋毁,但仍流传不衰。到隋时亡佚。而它的影响却并不因此泯灭。它在志人小说发展中是带有开创性的意义的,其中的许多名篇,被收入《世说新语》中,如《王子猷任诞》、《石王争豪》、《温峤娶妇》、《管宁割席》、《魏武见匈奴使》、《杨修与曹公解〈曹娥碑〉文》等,对以后的笔记小说曾产生重大影响。宋人王谠《唐语林》,明代《何氏语林》等,都直接承其余绪,使此类志人小说蔚为一脉。

☚ 裴启   裴子语林 ☛

《语林》

《语林》

古小说集。东晋裴启撰。《世说新语·文学篇》载:“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续晋阳秋》说:“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后说太傅(指谢安)事不实,而有人于谢坐,叙其黄公酒垆,司徒王珣为之赋,谢公加以与王不平,乃云:‘君遂复作裴郎学!’自是众咸鄙其事矣。”(《世说新语·轻诋篇》注引)此书原十卷,隋时已佚。今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其内容主要是记述汉魏两晋上层人物的轶事和言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艺术上侧重于记言,文辞简洁。后来《世说新语》多取材于此书。

语林

❶一名《何氏语林》。笔记小说。明何良俊(1506—1573)撰。三十卷。良俊有《语林》已著录。此编为专记人事之笔记小说。计两千七百余条,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八类,二十余万言。原东晋裴启有《语林》一书,久佚,后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影响颇大。何氏沿袭裴书之名与刘氏体例而成此书。取材上起两汉,下迄宋元,凡刘义庆已见则不复书。所录多以《诗》、《书》、孔、孟为指归。援引公私史乘、稗官杂著三百余种以为佐证。文字简澹隽雅。《四库全书总目》谓:“虽未能抗驾临川(临川王刘义庆),并驱千古,要其语有根柢,终非明人小说所可比也。”前有目录、原序及文徵明序。有《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❷即《裴启语林》的原称,为晋人裴启所撰故名。

语林

二卷。东晋裴启撰。裴启字荣期,一名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东晋文学家,性好品评古今人物,所撰《语林》为志人轶事小说集,又名《裴子语林》,或题《裴启语林》。书中记载汉魏至东晋时代名流士人言谈举止和轶闻趣事。其中有些故事较有价值,如《王敦与世儒议下都》、《羊稚舒冬月酿酒》、《陆士衡与潘安仁》等,披露时代名流的性情、生活,乃至其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从某种角度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为后人提供了一些关于著名人物的史料。写法上情节简单,基本上是一事一篇,截取一个小片断,文辞简洁,或记言或记行,旁无枝蔓。但作为小说,却也有文不成篇的缺陷,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其书原有十卷。据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篇》 中 《语林》一则载,裴启 《语林》记谢安言辞失实,谢安颇为不满,“于此《语林》遂废。”至隋时十卷《语林》已亡佚。宋元以后,多有辑佚本。清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裴子语林》,为二卷。鲁迅辑其遗文一百八十条,载 《古小说钩沉》 中,较为完备。198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周楞伽辑注本,题 《裴启语林》。

语林

《语林》为天津《益世报》副刊之一。30年代初创办。每日一期,约占报纸的1/3弱版面,刊载广告性的游艺文学,其价值和影响不大。1933年改组后,由著名剧作家马彦祥编辑,内容以批判讽刺性的杂文、小品文为主,令人耳目一新,撰稿者更是人才济济,有俞平伯、老舍、田汉、沈从文,章靳以等名家。马彦祥离津后由吴云心接替编辑,除继续保持副刊幽默辛辣的战斗风格外,又充实了小说、诗歌、评论等内容,加强了副刊的文学性。副刊对天津兴起的左翼、进步文艺活动十分关注,积极扶植,出刊多期专刊、专号加以评论宣传,培养出邵冠祥、黄白莹、曹镇华、简戎等一批在津市有影响的进步青年作者,赢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副刊还增设多种文艺附刊,如魏东明编辑的《生活文化》、徐中玉编辑的《益世小品》、李长之编辑的《文学》等。1937年8月天津沦陷时被迫终刊。

《语林》yu lin

Grove of Words→裴启(Pei Q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