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语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语境 也译为“上下文”,或“语意场”、“氛围”。是当代理论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经批评家引申成为语义学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直接意义是,词语的意义由上下文决定,或者说当我们诠释某一词语时的一切有关事情,都是该词语全部使用历史所留下的痕迹。这种理论强调概念等于知觉,联想只能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之间,任何话语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多种意义。在文学批评中,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扩大“意义”一词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说,词的意义在于语言中的使用或者说对一段话语的解释取决于对其上下文的了解。语义学家I.A.理查兹在1936年的《修辞哲学》(PhilosophyofRhetoric)中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最初的看法,他认为,语境是用来表示与本文中的词同时复现的事件的名称,即这些事件是本文出现时“那个时期有关的一切事情,或与我们诠释这个词有关的一切事情”。保尔·齐夫在其语义学专著《语义分析》(SemanticAnalysis,1960)中也对此进行了讨论,他认为话语上下文的范围广泛,小至语言上的细节(如语音和词形),大至哲学思想,因而我们往往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却并不能使我们理解它的所表述的一句话的全部内涵。因而,文学批评的任务之一应该是把文学作品的词、词组、句子以及其他组成部分与其语言的语境(上下文)联系起来,不仅如此,它还应该将文学作品与它的哲学、社会、历史的上下文(背景)联系起来。此外,其他一些语义学家及文学批评家也都对语境理论表示过看法,如索绪尔提出过语义的纵横两大关系理论,把本文中词句展开所形成的词与词的关系称为“横组合”(syntagmatique),把整个语言体系形成过程所赋予一个词的意义称为“纵组合”(paradigmatigue),而词意义的确定则是靠把词从其纵横关系网中抽掉时它的特殊性决定的;又如威廉·燕卜逊也指出,每个词的意义都涉及整个文明史。 然而,对语境理论贡献最大的还是理查兹,他是以单个场合单个作品的语义作为其研究的基础的。在他看来,语词的意义在作品中是变动的,意义的确定是语词使用的具体复杂的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词既按其使用时的具体环境,诸如上下文关系、风格、习俗、情理等的制约,同时在文学语言中这种具体环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语境机制的理论理查兹将其生动地比喻为“警察行动”和“人体运动”。所谓“警察行动”是说,语境允许某些词义存在而驱逐另一些词义;所谓“人体运动”是说,犹如人的一只手的运动是得到了全身骨骼和肌肉的支持一样,一个词也从其语境中的其他词所组成的巨大支持系统中得到力量。 语境理论的确立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重视着重分析语言中各种含混、歧义和语词的关系背景的方法,不仅对于新批评派、新实证主义等现代文学批评流派影响至深,而且“语境”这一概念也成为后现代诸学术派别中所常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语境yǔjìng〈名〉语言环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语境见 “语言环境”。 语境 语境即“情境”,见该条。 ☚ 情境 语体 ☛ 语境 语境全称“语言环境”。诣指语言的某种成分在语言体系中所能出现的环境,书面上指上下文。大致包括两种情况: ☚ 语流 语感 ☛ 语言 语言语言、文字或文学:语文 另见:话语 词 文字 ☚ 语言、文学 各种语言 ☛ 语境由时间、地点、对象、写说者心境、上下文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即言语环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语境确定某种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时所依赖的外部世界的特征或者因素。包括特定的时间、地点、说话者、听话者、语言符号所指谓的对象、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自然语言逻辑所关心的语境可分为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语境是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共同关注的中心概念。 语境 语境表达思想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的时间、地点和具有的知识等因素。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或口头语言的前言后语。广义的是指表达思想时的场合和社会环境。离开语境,人们不能确切地表达思想,特别是接受者更无法准确地理解说话人或文章行文的意思。例如:“人们不约而同地反对他,反对他所领导的这次活动,因为人们看到这种活动使实际的生产秩序产生了混乱。大家暗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批判!把过去坚持的正确的东西都否定掉了。”这句话中的“他”、“活动”、“大批判”如果不联系上下文,不联系说这段话的社会环境,就根本无法理解,不知道指的是谁,是什么。这些句子只有依赖于一定的语境,才有实在的含义,才能被人们所正确的理解。同样,人们要想正确地解释一篇文章,必须首先要搞清楚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人们要想正确地解释一段话,也需要了解说(写)这段话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能截取一面,就其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歪曲他人的话语,往往是由于删除语境的参照因素造成的。在解释他人的论断时,只有联系语境,它们才具有命题意义。自然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并显示出它们的原意,语境也就具有消化自然语言不确定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寻求出特定的语境,才能将含混的自然语言变为表达意义确切、单义的命题。对自然语言的广义语境的研究,还能使人们探寻到说话人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等其他用心和动机,更深刻、更全面地挖掘到文章或作者的原意。 ☚ 语法、解释学及批评的基本原理 客观之心 ☛ 语境context 语境 语境language situation言语交流的环境。广义的语境指言语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的语境指书面言语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语境对言语交流有重要影响。 ☚ 易读性 上下文效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