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诫子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诫子书》
三国·蜀·诸葛亮1 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非澹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8,险躁则不能治性9。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10。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大政治家、军事家,有《诸葛忠武侯文集》。2君子:指才行出众的人。行:行为。3修身:修养自身。4养德:培养德行。5澹(dan)泊:清净寡欲。明志:使志明,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6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7广才:提高才干。8淫:淫邪。慢:怠惰。励精:振作精神。9治性:控制性情。10接世:继承前人的事业。 【析点】 据《三国志·蜀书》载,诸葛亮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写到儿子诸葛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流露出掩饰不住的亲子之爱。但他对儿子决非庸俗的娇宠,在信中又有“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的忧虑。《诫子书》正体现了诸葛亮基于对儿子的深爱而发出的严肃教诲。他更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待对后辈的教育,把问题提到能否“接世”的高度。他强调青年人应通过学习与修养来实现远大的理想,力求宁静、节俭,力戒“淫慢”、“险躁”。他对后辈的教导不仅有正面的引导、勉励,又以“时驰”、“日去”、“枯落”无成、后悔何及进行劝戒和警告,正反两方面的启发诱导,充分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深。 全文多用排偶句式,整齐而规则;整齐的排偶句中嵌有一些虚词,使语势舒缓,显示出谆谆告诫的语气。结尾四句变骈为散,抒情感叹的意味加重,更能促使后辈人的深思。 又据《三国志·蜀书》载,诸葛亮之子瞻作为蜀将,最后在两军阵前慷慨殉国,这一结局足证诸葛亮教子之成功。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 校注 [1]诫:教令。《荀子·强国》:“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引申为嘱咐。《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诸葛亮的这篇文章高度地概括了他一生做人的准则:适度地内敛和严格地克己。他不仅用这种准则来要求自己,而且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本文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的题目为《戒子》。 [2]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荀子·劝学》:“故君子结于一也。”澹泊:亦称“淡泊”。恬淡。夫君子之行,《诸葛孔明全集》作“君子之行”。非澹泊无以明志,《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非澹薄无以明志”。 [3]广才:增长才干。夫学须静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才欲学也”。非志无以成学,《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作“非静无以成学”。 [4]淫慢:放纵怠惰。励精:磨练自己,振奋精神。险躁:办事一味求快,性情急躁。治性:加强个人修养。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作“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5]枯落:枯槁衰落。穷庐:本义是指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是指穷困潦倒之人所居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哪里又能够比得上(那些君子)呢!意与日去,《诸葛孔明全集》作“意与岁去”。《诸葛孔明全集》在“遂成枯落”后无“多不接世”四个字。悲守穷庐,《诸葛孔明全集》作“悲叹穷庐”。将复何及,《诸葛孔明全集》作“将复何及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