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新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新义 诗经新义诗经学专著。近人闻一多撰,解释《诗经》词义的专著。凡二十三节,以词立目。所释词语有好,覃、诞,汙,夭夭,肃肃等三十六个。主要是属于二南的单字及词句,释义时亦采及其他部分相关词语以为类比。如释《江有汜》“其后也处”,则援引《正月》“癙忧以痒”、《雨无正》“鼠思泣血”并列论述,并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处”是正字,“鼠”是假声字,“癙”是假声兼意符之孳乳字。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可以解释为“病”或“忧”,书中释词,征引繁富,见解新颖,多有新义。如释《葛覃》“葛之覃兮”的“覃”,谓“覃”为“蕈”之省,“蕈”即“藤”声之转,葛之覃即葛之藤耳。又谓“薄汙我私,薄澣我衣”,私与衣为互文,汙与澣亦不分二义,汙澣声近对转,汙亦澣也。是皆通达之论。书中所列之二十三节,除去“覃、诞”、“汙”、“抱”三节以外,其他二十节(三十二字)均见于《诗经通义》,解释互有详略。《诗经通义》原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清华学报》第十二卷第一期。后收入《古典新义》,见开明书店版《闻一多全集·乙集》。 ☚ 诗经通义 三百篇演论 ☛ 诗经新义 诗经新义诗经通义 风诗类钞闻一多撰。诸书运用近代科学观点和方法,结合考据学、民俗学和文学评论,揭示《诗经》的内容和艺术性,有独到见解。在文字、声韵、训诂方面也颇多发明。1948年开明书店排印《闻一多全集》本,1982年北京三联书店排印《闻一多全集》本。 ☚ 诗义会通4卷 诗经今注 ☛ 诗经新义二十卷 (已佚)。王安石 (1021—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 (1058) 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 (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新法。由于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 (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 《三经新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周官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 (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王安石是“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并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论点。在文学观方面,主张“文章合用世”(《送董传》)“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他的散文成就最高,雄健刚直,简丽自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自在一家,对黄庭坚,杨万里等有较大的影响。王安石著述丰富,但散失不少。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临川先生文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在《临川先生文集》基础之上,整理出《王文公文集》。而他的学术著作《三经新义》、《字说》、《老子解》等,因遭禁毁,明代后期就已遗佚。1979年,邱汉生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李樗、黄櫄《毛诗集解》、严粲《诗缉》、《临川先生文集》等著作中辑录而成 《诗义钩沈》 (中华书局1982年9月版),是《诗经新义》的最新辑本,《诗经新义》虽然是谨守《诗序》的,但自有其特色在。其一,为推行新法服务,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性。书中强调诗的美刺作用,甚至把《诗经》与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有“乱臣贼子知惧而天下劝”(《国风解》)的作用,并借《豳风·七月》的训释,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借助 《采薇》、《出车》、《六月》等战争诗的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