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頍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頍弁》

有頍者弁,鹿皮礼帽真漂亮,

实维伊何?为何将它戴头顶?

尔酒既旨,你的酒浆都甘醇,

尔殽既嘉。你的肴馔是珍品。

岂伊异人?来的哪里有外人?

兄弟非他。都是兄弟非别人。

茑与女萝,茑草女萝蔓儿长,

施于松柏。依附松柏悄攀援。

未见君子,未曾见到君子面,

忧心弈弈。忧心忡忡神不安。

既见君子,如今见到君子面,

庶几说怿。荣幸相聚真喜欢。

有頍者弁,鹿皮礼帽真漂亮,

实维何期?何事将它戴头顶?

尔酒既旨,你的酒浆都甘醇,

尔殽既时。你的肴馔是佳品。

岂伊异人?来的哪里有外人?

兄弟俱来。兄弟都来亲更亲。

茑与女萝,茑草女萝蔓儿长,

施于松上。依附松枝悄缠绕。

未见君子,未曾见到君子来,

忧心怲怲。忧思绵绵生烦恼。

既见君子,如今见到君子面,

庶几有臧。满怀喜悦心境好。

有頍者弁,鹿皮礼帽真漂亮,

实维在首。端端正正戴头顶。

尔酒既旨,你的酒浆都甘醇,

尔殽既阜。你的肴馔真丰盛。

岂伊异人?来的哪里有外人?

兄弟甥舅。兄弟甥舅是姻亲。

如彼雨雪,如同雪花飘眼前,

先集维霰。冰珠阵阵坠满天。

死丧无日,死亡日子难逆料,

无几相见。时间无多难相见。

乐酒今夕,今夜开怀应畅饮,

君子维宴。君子行乐惟欢宴。

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诸公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以为是“燕兄弟亲戚之诗”。从字面看,此诗写一个贵族请他的兄弟、姻亲来宴饮作乐,赴宴者作了这首诗,表示对这位贵族的攀附。诗中一方面表现了赴宴者的阿谀奉承,同时展示了贵族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和没落低沉的情绪。说是“刺幽王”,不是没有道理。全诗以赴宴者的口气写成,不仅描写了宴席的丰盛,也写出了贵族间彼此依附的关系。在表面热闹的气氛中,笼罩着一种悲观失望、及时行乐的情绪。这正是西周末年国家政治和奴隶主贵族走向衰亡的表现。

三章诗开端都写贵族们一个个戴着华贵的圆顶皮帽赴宴。一、二章中的“实维伊何”、“实维何期”,用了设问句,提人警醒,渲染了宴会前的盛况和气氛,而且表现了赴宴者精心打扮、兴高采烈的心情。第三章改用“实维在首”,写出贵族打扮起来后自我欣赏、顾影陶醉的情态。接下来,写宴会的丰盛:“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尔酒既旨,尔殽既时”、“尔酒既旨,尔殽既阜”,三章中只各变了一个字,反复陈述美酒佳肴的醇香、丰盛。然后是赴宴者对同主人亲密关系的陈述,对主人的赞扬、奉承、讨好: 来的都是兄弟、甥舅,根本没有外人;主人是松柏一样的高树大枝,而自己只是攀附其上的蔓生植物;没有见到主人时心里是如何的忧愁不安,见到主人后心里是如何的欢欣异常。有人说,第二章结末的“庶几有臧”还包含有希望得到厚赐之意,那么贵族们的庸俗厚颜更表露了出来。前文所谓“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其真实含义,很值得回味。第三章“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后,不再是前两章内容的重复。他们由今日的欢聚,想到了日后的结局。他们觉得人生如霰似雪,不知何时就会消亡。在暂时的欢乐中,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黯淡低落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心态,充满悲观丧气的音调。从这首诗来看,由于社会的动乱,他们虽然饮酒作乐,但仍感到自己命运的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正表露出所谓末世之音。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与《雅》诗中的某些揭露贵族腐朽和社会弊端的讽谕诗并不是一回事。所谓讽谕诗,乃是有政治远见和正义感的贵族文人,对社会问题所作的有意揭露,是感时抒愤之作。而这首诗却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所以,朱熹所谓“燕兄弟亲戚之诗”,是此诗作者之本义;而《诗序》的讽刺之说,则是读者所感受领悟到的诗义。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诗的形象所蕴含的意义,确乎大于作诗者的主观思想。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如诗的开头,三章皆用问答句来表达。三章中间为了强调与主人关系的密切,采用了反问句式。从而使诗歌在表现上较为灵活,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另外,诗中还用了女萝攀缘松柏、人生短暂如雪如霰等比喻,增加了形象性。


诗经·頍弁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頍弁

 


 有頍者弁,① 皮帽尖尖顶有角,
 实维伊何?② 戴着它来做什么?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嘉。 您的菜肴也不错。
 岂伊异人?③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非他。 兄弟非他同一桌。
 茑与女萝,④ 攀藤茑草和女萝,
 施于松柏。⑤ 蔓延依附松和柏。
 未见君子, 还没见到君主时,
 忧心弈弈;⑥ 心神不定难诉说;
 既见君子, 如今见到君主面,
 庶几说怿。⑦ 心里舒畅又快活。
 
 有頍者弁, 皮帽尖尖角在上,
 实维何期?⑧ 戴着它是为哪桩?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时。⑨ 您的菜肴喷喷香。
 岂伊异人?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具来。 至亲兄弟聚一堂。
 莺与女萝, 攀藤莺草和女萝,
 施于松上。 蔓延缠绕松枝上。
 未见君子, 还没见到君主时,
 忧心怲怲;⑩ 心里痛苦又忧伤;
 既见君子, 如今见到君主面,
 庶几有臧。 希望能够得赐赏。
 
 有頍者弁, 新制皮帽尖尖顶,
 实维在首。 戴在头上正相称。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阜。(11) 您的菜肴更丰盛。
 岂伊异人?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甥舅。(12) 兄弟舅舅和外甥。
 如彼雨雪,(13) 人生好比下场雪,
 先集维霰。(14) 先霰后雪终融尽。
 死丧无日, 不知何日命归阴,
 无几相见。 能有几番叙天伦。
 乐酒今夕, 不如今夜痛饮酒,
 君子维宴。(15) 及时宴乐各尽兴。


 

(程俊英译)


 
 【注】 ①頍 (kui): 形容帽顶尖尖的样子。弁: 贵族戴的一种皮帽子。②实: 是。维: 为,伊:语助词。③伊: 是。④茑(niao): 一种攀援植物。女萝: 一名兔丝,也是攀援植物,常绿树而生。⑤施(yi):蔓延。⑥奕奕: 心神不定的样子。⑦说: 通“悦”。怿(yi) : 喜。⑧期:语末助词。⑨时: 善,美。⑩怲怲(bing bing): 忧愁的样子。(11)阜:盛,多。(12)甥舅: 古代称女婿为甥,岳父为舅;姊妹的儿子为甥,母亲的兄弟为舅。这里代表异姓亲戚。(13)雨雪:下雪。(14)集: 落。霰(xian):雪珠。(15)维: 同“惟”,只有。
 
 这是一首写周天子宴请同姓兄弟与异姓亲戚等贵族的诗。作者当是被宴请的贵族之一,因此诗从赴宴者的角度来描写宴会的丰盛,并反映了贵族与周天子的依附关系,抒发了统治阶级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另外,亦有人认为此诗是写某贵族宴请其兄弟亲戚的,自无不可。总之,它描写的是贵族享乐的生活与没落的心理。
 全诗共三章。第一二章侧重于反复咏唱宴会酒菜的丰美及贵族对天子的爱戴和依赖之情。第三章则主要表达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第一章以“有頍者弁,实维伊何?”的设问句式开端,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贵族所戴的皮帽子之形状,又逗引起读者对皮帽子的好奇心,并含蓄地暗示了贵族们如此衣冠楚楚是为了参加周天子的盛宴。诗开头两句可谓收一石三鸟之功。后两句“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则转向描写与赞美酒宴之丰美,这正是对头两句贵族们为什么戴着尖尖有角的皮帽子之设问的解答。这两句以“尔”即您的第二人称来写,又饱含着贵族对天子盛宴的赞美之意。以上四句是第一层次,采用赋的手法交待贵族赴天子酒宴一事。接下四句 “岂伊异人?兄弟非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为第二层次,借助比喻表现贵族与周天子的依附关系。戴着皮帽子来的不是外人,这层意思以 “岂伊异人?”的反问句式道出,是在强调赴会的贵族与天子具有非同寻常的同姓血缘关系。对这种关系诗中又用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的比喻来形容: “茑与女萝”喻贵族,他们蔓条细软,必须有所依附才能生存; “松柏”喻周天子,他是贵族挺拔的靠山。这种关系自然使贵族对天子充满了爱戴与信赖之情。第三层次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即是这种感情的抒发。“未见”与 “既见”两相对照,以 “未见君子”之忧衬托 “既见君子”之喜。这就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贵族对天子之情,几达到 “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程度。
 第二章的层次与意思同第一章基本相同,许多诗句是第一章的重复,有些诗句虽然遣词用字稍有变化,如 “实维伊何”改为 “实维何期”,“尔殽既嘉”改为 “尔殽既时”,“兄弟非他”改为 “兄弟具来”,“忧心奕奕”改为 “忧心怲怲”等,但意思并无二致。只有最后一句 “庶几说怿”改为 “庶几有臧”,意思有所递进,即在求得精神上喜悦的同时,还希望有物质上的好处即能受到赏赐。这就从另一个侧面道出贵族对周天子的期望与信赖。
 第一二章反复吟咏贵族对天子的感情,亦可见周天子是他们既得利益的保障,天子与贵族本是同根生的。
 第三章内容上则有很大变化。此章借酒宴 “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集团对国家前途悲观失望和及时行乐的心情”(程俊英《诗经译注》)。这种复杂的心态正是国家政治局面走向衰亡的反映,它对于我们认识西周末期的政治状况颇有参考价值。诗此章开头“有頍者弁,实维在首”不再采用前两章的设问句式而改为陈述句,这就更明显地见出诗内容的转化。但第一句与前两章第一句仍相同,这又保持了节奏感的协调,而此章第一层次与前两章第一层次亦无甚区别,使其内容具有连贯性。此章第二层次“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已不再是前两章内容的反复。它不仅增添了“甥舅”这异姓亲属,扩大了赴会贵族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了贵族们普遍存在的消极、没落的人生观。诗人对此采用比喻,形象地把人生比为天上落雪,先下雪珠后降雪,但终归要融尽而化为虚无。人之“生年不满百” (《古诗十九首》) ,因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同上)天下毕竟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甥舅”的贵族地位再高,都难逃“奄忽随物化” (同上) 的结局。这本是人生的自然法则。但对于奢侈享受的贵族来讲,由于见气数将尽,就特别忧生惧死,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就只有及时行乐了。故第三层次先云“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意谓生命如朝露,料不到什么时候结束,没有多少光阴可供他们再欢聚行乐了;然后云“乐酒今夕,君子维宴”,意谓只有抓住今夜眼前的时光,狂欢痛饮了,大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同上) 之意。而“君子”即周天子 (当指周幽王) 亦与其“兄弟甥舅”等贵族灵犀相通,他就只有召开盛宴与其亲戚贵族们作死亡前的狂欢而已。末句点出周天子宴请贵族的原因。这表明西周末世的君与臣都是在惶惶不安中寻欢作乐的。此诗乃是对没落的统治集团矛盾心态的一种写照。
 这首诗以赋为主,兼有比兴。虽不乏章节之迭复,但不象《鸳鸯》那样纯然单一地作同义反复; 而是迭复之后又有拓展,使内容显得曲折变化,意蕴亦比较丰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