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采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 心上的人去采葛藤。
 一日不见, 一天不相见,
 如三月兮。 好象过了三月整呵。
 
 彼采萧兮。① 心上的人去采青蒿。
 一日不见, 一天不相见,
 如三秋兮。② 好象隔了三季长呵。
 
 彼采艾兮。③ 心上的人去采香艾。
 一日不见, 一天不相见,
 如三岁兮。 好象熬过三年来呵。

 
 【注】 ①萧: 植物名,蒿的一种,有香气,古人采以祭祀。②三秋: 或指秋季三月,或指一年,此诗中义同三季。③艾: 菊科植物,可治病。
 
 爱情,历来被称为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或者为“母题”。在西方,古希腊诗人如荷马,早就在他的琴弦上弹唱了爱情之歌,在中国,爱情的乐曲也早就被诗经中的钟鼓所鸣奏。诗经中有许多或缠绵或刚健的爱情诗,它们大都歌唱在十五国风里。本篇就是其中别具风采的一曲。
 恋爱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情的双方都希望极大地缩短心灵的和空间的距离,而心心相印并长相厮守。《采葛》这首动人的情歌,写的就是热恋中的情人的时空阻隔的痛苦,这种心灵的甜蜜的痛苦,被表现得刻骨铭心,强烈动人。诗的抒情主人公应为男性,他的情人去“采葛”、“采萧”或“采艾”,地点想来并不在远,时间则明确说明了只有一天,但对热恋者而言,这却是难以忍受的空间距离,也是无法排遣的度日如年的时间长度。现代心理学上有所谓“心理时间”之说,指的是同一单位时间,实际上的时间值和心理上的时间值大不相同;而《采葛》这首诗,就是因为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时间作了精采的表现,从而使灼热如火的恋情得到了不同一般的表达。他与情人相隔的实际时间只有一天,所谓“一日不见”即是,但是由于特殊的情境和心理,这种自然时间却化为了心理时间,并且构成了艺术上的错觉与变形。一日本来就是一日,但是,在抒情主人公焦灼的等待中,始而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继而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最后竟然是“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如三月兮” 已经是一种心理错觉了,更何况是“如三秋兮”与“如三岁兮”,这种逐步升级层层递进的时间的扩张与夸饰,有力度地而且是深层次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采葛》一诗具有诗经艺术的一般特点,如擅用起兴,如反复咏唱,如重言叠句等等,但它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在于对心理时间作递进式的夸饰与扩张,这不仅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了后代习用的成语,而且使这首诗在诗经众多的爱情诗中风姿独具,同时,也给后来的诗歌创作以艺术上的启示,如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的“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如白居易《和燕子楼》诗的“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都是以情感改造时间,或者说从错觉的角度写心理时间,题材或有不同,艺术上却遥接《采葛》诗的余绪。

《诗经》·《采葛》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一日不见她,

如三月兮。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彼采萧兮。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一日不见她,

如三秋兮。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彼采艾兮。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一日不见她,

如三岁兮。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绤,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 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