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良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良耜

 


 畟畟良耜,① 犁头嚓嚓入土,
 俶载南亩。 南田初耕正忙。
 播厥百谷, 播下各类禾谷,
 实函斯活。 种子生机内藏。
 或来瞻女,② 有人前来看望,
 载筐及筥。③ 手提圆筥方筐。
 其饷伊黍,④ 送来黄梁米饭,
 其笠伊纠。⑤ 斗笠草绳缠绕,
 其鎛斯赵,⑥ 锄具犁地真快,
 以薅荼蓼。⑦ 薅除水陆杂草。
 荼蓼朽止, 杂草全部腐烂,
 黍稷茂止。 黍子稷子并茂。
 获之挃挃,⑧ 刷刷割谷收获。
 积之栗栗。 谷垛堆积高高。
 其崇如墉, 堆高真象城墙,
 其比如栉。⑨ 密排恰如梳爪。
 以开百室, 打开仓门百间,
 百室盈止。 间间粮食装满。
 妇子宁止。 妻儿方才得安。
 杀时犉牡,⑩ 宰牛摆上祭坛,
 有捄其角。(11) 牛角向上弯弯。
 以似以续,(12) 祭礼由来久远,
 续古之人。 自古代代相传。


 
 【注】 ①畟畟 (cece): 耜深耕入土貌。一说锋利。②女: 同“汝”,对耕者言。③筥 (ju): 圆竹筐。④饷: 同酒食待人。⑤纠: 绳结缠绕之状。⑥镈 (bo) : 除草农具。赵(diao) : 刺也,言扒地除草。⑦薅 (hao):除草。荼:指陆生草; 蓼:水草。⑧挃 (zhi)挃: 收割庄稼的声音。⑨比: 密。栉: 梳篦总名。⑩犉(run) :身长七尺之牛。一说,黄牛黑嘴者。(11)捄(qiu): 通作觩,兽角曲而长貌。(12)似: 通嗣,继续。(13)古之人: 指先祖。
 
 这是周王在秋收之后,为答谢社稷神佑举行祭祀的乐歌。与《载芟》可称“姊妹篇”。
 内容分三层: 前十二句,写耕种耘作,春播夏锄,为第一层。“畟畟良耜”,起句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也使人联想到犁头入土的状貌,很有春耕繁忙气氛。“播厥百谷”,更上应首句,将耕种农事,顺次展开。“或来瞻女”以下四句,则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农妇野田送饭图: 春耕时节,于平原旷野之上,农妇们手提饭篮,头戴斗笠,来到田间地头,看到农夫们还在紧张地劳作,篮内饭食飘散出喷喷的香气,活现出劳动妇女的情态,增强了诗中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接下说草朽苗旺,既歌咏出劳动的成果,又预示了未来的丰收,为后边叙写丰收,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由“获之挃挃”,到 “妇子宁止”七句,主要铺叙丰收景象。与 《载芟》不同的是,《载芟》是 “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对丰收之景,只是希望,是憧憬,因而写得较抽象,只说 “万亿及秭”,虚张其多而已。而 《良耜》则是秋收后的报祭,不但经历了一年的辛劳,也见着了丰收的硕果,所以,写丰收具体可感: 一方面极力摹写粮垛之高,排列之密,“如墉”、“如栉”;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刻画出 “百室盈止”的收粮入仓的情景,渲染了丰收,也叙写了收获的过程: 收割、累垛、入仓。“妇子宁止”一句,显示出经过一年的辛苦,劳动到此暂告消歇,暗含对劳动者含辛茹苦的同情。全诗到此,是顿错,是总结,是叙事,又寄寓感情。
 最后四句诗,是第三层意思,主要写祭祀。虽然仅十六个字,却把祭祀的过程简要完备地叙述得清清楚楚: 杀上一条大公牛,摆上祭坛,并按自古留传的礼节,做完一道道仪式。概括性极强。
 本诗作为秋冬报赛祭祀的乐歌,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劳动的歌颂和丰收的欢欣。虽然歌唱时一年农事已毕,但在欢快的气氛中,重温劳动的过程。回忆田园的乐趣,再现丰收的欢欣,充分传达出当时劳动者勤劳、乐观、友善的美好品格。
 在艺术上,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白描手法的运用和叙事的层次清晰。从全诗看,除末尾有几句祭祀的祈祷语外,其余部分都是用白描手法直叙劳动生活,而且极有层次。春耕、夏耘、秋获、冬祭,层层铺写,繁而有序,有条不紊。不但开首四句,先耕后播,极合事理; 而且农妇送饭田间,也是先看到人,再写提筐挽筥,进而写筐筥里的饭食,看到头戴斗笠的草编,由远及近,既合视觉规律,又合事理特点; 总之,全诗注重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和事理的本来逻辑,叙写事物,给人以清晰、鲜明之感,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良耜》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良耜》

畟畟良耜,犁头入土真锋利,

俶载南亩。先到南面去耕地。

播厥百谷,百谷种子播田头,

实函斯活。粒粒孕育富生机。

或来瞻女,有人送饭来看你,

载筐及筥,挑着方筐和圆篓,

其饟伊黍。里面装的是黍米。

其笠伊纠,头戴手编草斗笠,

其镈斯赵,手持锄头来翻土,

以薅荼蓼。除草田畦得清理。

荼蓼朽止,野草腐烂作肥料,

黍稷茂止。庄稼生长真茂密。

获之挃挃,挥镰收割响声齐,

积之栗栗。打下谷子高堆起。

其崇如墉,看那高处似城墙,

其比如栉,看那两旁似梳齿,

以开百室。粮仓成百开不闭。

百室盈止,各个粮仓都装满,

妇子宁止。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时犉牡,杀头黑唇大黄牛,

有捄其角。弯弯双角真美丽。

以姒以续,不断祭祀后续前,

续古之人。继承古人的礼仪。

《周颂》中的《良耜》与前一篇《载芟》,是《诗经》中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

《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康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诗的价值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此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镈(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也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 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图画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 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挃”、“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