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瞻彼洛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① 看那洛水呀,
 洛水泱泱。② 水势泱泱。
 君子至止,③ 君子来这里阅兵,
 福禄如茨。④ 福禄没有尽藏。
 有奭,⑤ 戎装蔽膝鲜红,
 以作六师。⑥ 六军士气昂扬。
 
 瞻彼洛矣, 看那洛水呀,
 洛水泱泱。 水势泱泱。
 君子至止, 君子来这里阅兵,
 鞞琫有珌。⑦ 佩剑饰玉辉煌。
 君子万年, 祝福他万岁,
 保其家室。 永保王室安康。
 
 瞻彼洛矣, 看那洛水呀,
 洛水泱泱。 水势泱泱。
 君子至止, 君子来这里阅兵,
 福禄既同。⑧ 福禄如聚较场。
 君子万年, 祝福他万岁,
 保其家邦。 永保国家安康。

 
 【注】 ①洛: 东都水名,在今洛阳。②泱泱:水势深广的样子。③至:到达。止,助词。④福禄: 爵命为福,赏赐为禄(依郑玄说)。茨:积也, 言福禄之多。 ⑤(mei ge) : 染红的熟皮草做成的蔽膝物, 古人戎服以护膝。 奭(shi):赤色。⑥作:犹起也。六师: 六军也,天子六军。⑦鞞琫(bing peng) : 有纹饰的刀鞘。珌(bi)纹饰的样子。刀鞘上的纹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见《说文》)。⑧同: 犹聚也。
 
 朱熹《诗集传》云: “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这个理解是大致不错的。至于它产生的具体“本事”,已不可详考。清人方玉润主张“阙疑以俟知者” (《诗经原始》) ,是比较科学的态度。对于文学艺术,“以史证诗”,甚至强为比附,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反而会把文学欣赏弄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这首诗长期遭到古今选家和评论家的冷落,大约就因为它的主旨是赞美周天子大会诸侯“以作六师”。因为,“讲武”既不是修文论艺的雅事;颂词之类、又一如刘勰所云: “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 (《文心雕龙·颂赞》) ,一无艳丽词藻,二无柔美情思,今人则更谓有 “拍马” (鲁迅语) 之嫌! 所以,它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似乎与文学欣赏绝缘。其实,生活于数千载之后的读者,大可超脱一点,从美学的角度予以玩赏,那么这首 “小雅”也值得一读。
 《礼记·乐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诗三百”的 “乐”之“声”固然已经失传,但 “乐之声气本手诗,诗之声气得矣,于乐有不闻可也” (许学夷《诗源辨体》)。就是说要把握这些诗的情感内容,我们“只将本文熟读玩味” (朱熹语),便可收到 “思过半矣”之效。诵读《瞻彼洛矣》,全诗由 “脂” “束”两个韵部所形成的 “声气”、调子显然是和乐肃穆、从容适度的。“治世之音安以乐”,《毛传》以为此诗“刺幽王也”,是太不审音了。反复吟咏诗文的语调我们怎么也体味不出一点 “怨刺”之情来。刘熙载 《艺概·诗概》云: “《雅》《颂》相通”,认为不少 《颂》诗近 《雅》,《雅》诗近 《颂》。《瞻彼洛矣》便是一首近于《颂》的雅诗。也许它在当时,常常是周天子大会诸侯、检阅六军的“典礼用乐”,在长期流传的加工完善中,逐渐获得了某种普遍意义。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均用 “兴”的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朱熹 《诗集传》语) ,然而都与全诗有机统一,给天子 “讲武事”活动描绘了一个深广壮美而气象浑然的背景: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使人油然而生浩大仰慕之情。然后诗人进入正题,对天子作了种种至高无上的礼赞: “福禄如茨”,“君子万年”,“福禄既同”,说不尽他无限的荣光和富有。是不是太空洞了呢?不,作者对天子的戎装服饰作了入微的刻划: “有奭”, “鞞琫有珌 ”。新染的皮革蔽膝鲜红灼目,佩剑的刀鞘玉饰琳琅有声、多么色泽辉煌,多么英武高贵! 是不是徒有其表,以势宣威呢?不,六军为之奋起,实力多么雄厚,声望多么崇高; 君子万年,永保家邦,意义多么伟大,多么深远! 整首诗,就在这种重章迭句的反复赞颂中把主题逐步推向高潮,使诗人的情志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具有相当的艺术技巧。
 天子“以作六师”是全诗的触发点,但不是全诗的目的和一切,诗人的情思和想象超越 “武事”的 “诗料”而飞向新的宏远境界,脱尽了肃杀之气和凌厉之声。军人的神圣职责不是攻伐,而是自卫。“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这才是我们民族传统的骄傲。在这首诗中,军队、国家、天子三位一体,而由此与整个民族的幸福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华夏各族人民和平友好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从而使全诗具备了一种从容有序、肃敬和乐的艺术意境,显示了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度和振振威仪。总之,透过《瞻彼洛矣》,我们仿佛看到了周代统一大国的仪容、风范,甚至中华古国优秀文化意识长流不息的传统风格特色。
 当然,如果我们苛求古人,天子和他的军队、国家都不是什么值得颂扬的东西。但是,历史地看待问题,就会理解,这毕竟是当时各民族共同的必然选择。

《诗经》·《瞻彼洛矣》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瞻望那奔流的洛水,

维水泱泱。水波浩浩茫茫。

君子至止,天子莅临到这地方,

福禄如茨。福禄如积厚且长。

韎韐有奭,皮蔽膝闪着赤色的光,

以作六师。发动六军讲武忙。

瞻彼洛矣,瞻望那奔流的洛水,

维水泱泱。水波浩浩汤汤。

君子至止,天子莅临到这地方,

鞞琫有珌。刀鞘玉饰真堂皇。

君子万年,天子万岁福泽长,

保其家室。保我家室卫我疆。

瞻彼洛矣,瞻望那奔流的洛水,

维水泱泱。水势浩浩波茫茫。

君子至止,天子莅临到这地方,

福禄既同。福禄聚集群情畅。

君子万年,天子万岁寿无疆,

保其家邦。保我家乡卫我邦。

《小雅·瞻彼洛矣》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也”。今按: 此诗并无刺意,亦无“赏善罚恶”之义,毛说不通。朱熹《诗集传》则就诗义论诗,以为“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天子御戎服而起六师也”。朱说能得诗旨,今从之。

全诗三章,用赋体写成,但亦含比义。诸侯既临此会,赞美天子能整军经武,保卫邦家,使周室有中兴气象。疑此诗为周宣王时代之诗。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狁,南征荆蛮、淮夷、徐戎,诸侯听命,武功甚盛。可见平时必以讲武为务,在其会诸侯于东都讲武之际,诗人以诗美之。

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洛阳因在洛水之阳而得名)。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如茨”言其众多),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鞞琫有珌”,鞞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