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泽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泽陂》

彼泽之陂,那个池塘堤岸旁,

有蒲与荷。既长蒲草又长荷。

有美一人,有个健美的青年,

伤如之何。使我思念没奈何。

寤寐无为,睡不着啊没办法,

涕泗滂沱。心情激动泪流多。

彼泽之陂,那个池塘堤岸旁,

有蒲与蕑。既长蒲草又长兰。

有美一人,有个健美的青年,

硕大且卷。高大壮实头发鬈。

寤寐无为,睡不着啊没办法,

中心悁悁。心中愁闷总怅然。

彼泽之陂,那个池塘堤岸旁,

有蒲菡萏。既长蒲草又长莲。

有美一人,有个健美的青年,

硕大且俨。高大壮实很威严。

寤寐无为,睡不着啊没办法,

辗转伏枕。枕上翻覆难安眠。

这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诗意显豁,本不劳曲求,然而《毛诗序》乃云:“《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按之文本,此说扞格难通,为今人所不取。至于说此诗为伤逝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也都证据不足。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泽陂》是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男子了。我们不知道,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女方在单相思。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女子强烈地爱上男方了。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思念中的男子,与女子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男子来。不过,眼下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爱的允诺,还不知道男子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她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多么强烈!


诗经·泽陂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泽陂

 


 彼泽之陂,① 池塘边上围堤坝,
 有蒲与荷。 塘中蒲草伴荷花。
 有美一人, 看见一个美男子,
 傷如之何。② 我心爱他没办法。
 寤寐无为,③ 日夜相思睡不着,
 涕泗滂沱。④ 眼泪鼻涕一把把。
 
 彼泽之陂, 池塘边上堤岸高,
 有蒲与蕑。⑤ 塘中莲蓬伴蒲草。
 有美一人, 看见一个美男子,
 硕大且卷。⑥ 身材高大品德好。
 寤寐无为, 日夜相思睡不着,
 中心悁悁。⑦ 心里忧郁愁难熬。
 
 彼泽之陂, 池塘边上堤岸高,
 有蒲菡萏。⑧ 塘中荷花伴蒲草。
 有美一人, 看见一个美男子,
 硕大且俨。⑨ 身材高大风度好。
 寤寐无为, 日夜相思睡不着,
 辗转伏枕。 翻来复去空烦恼。


 

(程俊英译)


 
 【注】 ①陂(bei) : 堤岸,②傷: 《韩诗》、《鲁诗》作“陽(阳的繁体) ”,陽和“姎”、“卬”通用,女性第一人称的代词。③寤寐:醒着和睡着。④涕: 眼泪。泗: 鼻液。滂沱 (pangtuo): 本义形容雨大,此为涕泗俱下的样子。⑤蔄(jian): 一作“莲”,指莲蓬。可从。⑥卷 (quan):鬓发之美。一作“婘”,好貌。⑦悁悁(yuan): 悲哀忧闷的样子。⑧菡萏(han dan):荷花,⑨俨 (yan) : 矜庄貌。
 
 《诗经》里有不少女性的歌唱,表现她们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欢离合。这首《陈风·泽陂》即是女子怀人的诗篇。闻一多先生说:“荷塘有遇,悦之无因,作诗自伤。” (《风诗类抄》) 就是说,这位女子曾在荷塘边与一个男子相遇,男子风流标致的气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她却无法和他接触交朋友,心中感到很悲伤。故作此诗,表达其相思之情。诗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表现方法来抒发情感。
 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婉曲哀伤的感情活动。全诗都是女子思念男子之词。她孤独一人躺在床上,荷塘相遇的情景,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因此,她“寤寐无为”,横竖不能入睡,长时间地陷入苦苦思念中。她想到,那男子很英俊,“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一副仪表堂堂的男子汉气概。一次偶然的相逢,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此后却没有再和他见面的机会了,这是多么伤心啊。“傷如之何”,我怎么办呢?只有无可奈何地低徊叹息而已。诗共三章,作者利用其结构上的这个特点,将悲伤悒郁的感情在诗中反复出现,并且一次比一次更深化。这样,就使主人公的情思表现得很透彻。恰如陈子展先生说: “全篇写此一美妇人之忧思悲伤。始尔 ‘涕泗滂沱’ ,中而 ‘中心悁悁’,终乃 ‘辗转伏枕’。忧愈深而人转静矣!”(《国风选译》)这段话精到地指出了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女主人公心中的无穷忧端,以及环环往复,愈转愈深的表达方式。
 比兴手法的运用。此诗每章的开头,都以女子和男子曾经相遇的场所——荷塘里的景物起兴,以引出思念之词。这在《诗经》里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然而,本诗采用它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是多维的,不象有些诗只起 “兴”的作用那么单一。首先,诗中三次用 “兴”法,而笔下的景物始终是两种: 蒲与荷。“蒲”字不变,而 “荷”字,却分别改用 “莲”、“菡萏”。荷指荷叶,莲、菡萏分别指莲蓬和荷花。实为一物而名各异,变换字面,使得行文灵活,意象繁复,情韵优美。其二,按照 《郑笺》的说法,“蒲” 以喻男,“荷” 以喻女。那么,池塘里蒲荷双生,互相映发的景象,当然就蕴含着女子希望和那男子连理成枝,比翼双飞的心愿。对她抒发相思之情来说,无疑则起着一种映衬的作用。其三,这一景象,尤其是荷花亭亭玉立,洁净姣美的倩姿淑态,又通过 “有美一人” 的纽结,对下文刻画男子的形象也起着极好的 “兴”的作用。象这样一箭三雕,具有 “多边”性能的比兴手法,是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艺术遗产。
 复沓的章节形式。这首诗运用复沓形式是非常明显的,勿庸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层层深入的抒情性和比兴手法艺术效果的多样性,都是以复沓为基础而取得的。就是说,诗人利用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或多方展示,或逐层深细地将女子的怀人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诗蕴藉灵动,含义丰富,耐人咀嚼涵咏,确是一首佳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