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柏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柏舟汎彼柏舟,① 摇晃着的柏木小船, 在彼中河。② 仍在河中打转。 髧彼两髦,③ 那个垂发少年郎, 实维我仪。④ 是我心中的对象。 之死矢靡它!⑤ 我誓死不会变心肠! 母也天只,⑥ 母亲啊,上天啊, 不谅人只! 为何对我不体谅! 汎彼柏舟, 摇晃着的柏木小船, 在彼河侧。 仍在河边打转。 髧彼两髦, 那个垂发少年郎, 实维我特。⑦ 就是我苦恋的对象。 之死矢靡慝⑧ 我至死也不会有他想! 母也天只, 母亲啊,上天啊, 不谅人只! 为何对我不体谅! 【注】 古人称妇之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而妇不嫁为“柏舟之节”。均由《诗序》误解这首《柏舟》诗意而致。按照“毛序”的解说,“《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 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但我们从诗中体会到的,似乎不是所谓“贞妇自誓”之辞,而是一位希冀冲破父母之命的束缚、追求恋爱自主的少女,唱出的一曲情意绵绵、矢志不移的哀怨之歌。 在春秋以前,礼教的约束力尚未强固,周代的民间婚姻,还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周礼·地官》就有这样的记述: “媒氏掌万民之判。”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但这正如郑注所说,毕竟“非正礼”,“正礼”则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倘若不从父母,亦会遭到众人的非议,致使情窦初开的痴情者常常有“畏我父母” (《将仲子》) 的悲叹!《柏舟》的女主人公就正苦恋着情人,而又承受着父母“不谅”的痛苦煎熬! 全诗分二章,两章字句、诗意基本相同。诗的开头二句“汎彼柏舟,在彼中河”,以失控的河中小船起兴,披露了女主人公彷徨苦闷的心理状态: 她已有了情郎,而母亲又强迫另嫁他人! 男女之情,父母之命,熬煎着少女的灵府。在这极度痛苦之时,她心中大声呼喊: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那个垂发少年,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对象! 对情人的炽热恋情,使少女立下了重誓: “之死矢靡它! ”这五个字清明透亮地写出了她爱情的纯洁和坚决! 爱的力量使少女坚强了起来,但父母之命的压力又不能不让少女感到前路的艰辛和渺茫! 她悲怆! 她不满! 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直抒胸臆、痛彻脏腑的悲悽怨语,道出了许许多多爱情不自由者的心声! 这是对父母扼杀子女婚姻幸福的强烈不满,是对社会压抑人性的有力控诉! 一章完毕,诗人犹感不足,又采用民歌常用的复沓形式,再次咏唱。每反复一句,少女矛盾痛苦的心情就向前推进了一步,笼罩在他们爱情自由上的阴影就增加了一层,而少女对恋人的情意也更显浓烈和坚定。在这重复叠唱中,我们仿佛看到自由婚姻上空飘荡的阴云,仿佛看到那少女在父母之命压力下极其忧伤的神情。这首诗言尽而意未尽: 少女的恋爱结果如何?她将怎样去反抗父母的逼迫?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经·柏舟
(程俊英译) 【注】 这是一首众说纷纭的诗。《诗序》认为,此诗指斥卫顷公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刘向认为此诗是为卫寡夫人所作 (《列女传·贞顺篇》)。王符则断言此诗歌颂了“贞女不二心” (《潛夫论·断讼篇》) 。朱熹独具慧眼,指出这是一首“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 之诗(《诗集传》)。他看破了个中秘密,并进一步申明: 这个可怜的妇人,之所以 “不得于其夫”,是由于受到了“众妾”的排挤。 《诗经》的时代盛行媵妾制。其中有许多诗都反映了这种制度。如《大雅·韩奕》记韩侯取妻众妾相随的情景说: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毛传》解释说: “诸娣,众妾也”。有一些诗反映了正妻与媵妾的关系。如《召南·江有汜》就写了嫡妻妒忌媵妾而又能自慰。她用长江的支流比喻丈夫的妾,并原谅他专宠媵妾,幻想有一天丈夫能回心转意。《诗经》中也写了一些不那么温顺的女主人,她们自伤不得于夫,见侮于众妾,表现出一种委屈忧伤而又愤愤不平的情绪。《柏舟》就是一位这样的妇人的呼天抢地的独白。 这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她不能忍受被丈夫冷落的可悲处境。诗首章以柏舟在河水中飘浮不定起兴,表现出一种寄托无由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使她夜不成眠,焦灼不安。她想以酒和出遊来消愁,但一切努力都无法消除她内心的痛苦。接着第二章,诗人以镜子作喻,表明她容不得委屈,容不得别人来与自己争宠。但是她毕竟失宠了,于是她向自己的兄弟诉告。不想,得到的不仅不是支持,反而是勃然大怒。诗人以自己不屈的性格与所处孤立无援的处境相对照,写出了内心委屈无所诉说之苦,悲苦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但诗人并不就此顺服,她用“我心匪石”,“我心匪席”两个比喻,再次表示了自己坚贞不渝的心意——我决不受人的随意摆布! 当读完这一章的结尾:“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时,一个高傲、不屈,决心捍卫自己正妻地位的贵妇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了。 第四章,诗人由痛苦的自诉转为愤怒的控诉: 众妾的中伤、挑拨使我失宠,我所遭受的陷害和侮辱太深重了,以致经常在睡梦中惊醒,只得以拊心捶胸来解除内心的痛苦。末尾她写道: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如果说前一章的结尾两句是表现了一个妇人不可侵犯的威仪,那么,这一章的末两句则形象地刻划出这个妇女性格中的另一面: 暴烈和冲动。但她的力量毕竟有限,虽然她作了种种奋争的努力,最终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失望了,责问苍天,诅咒日月! 她感叹自己的痛苦象脏衣服一样无法洗净。她想“奋飞”,以摆脱可悲的处境,却又力不从心。至此,一个充满愤懑情绪而又感到失望无告的妇女形象便活画出来了。 《柏舟》充满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调动多种修辞手段直接抒情,沉郁痛切,感人至深。此外,诗中的比喻新鲜贴切,十分传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