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木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 姑娘送我香木瓜,
 报之以琼琚。② 我用佩玉报答她。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报答,
 永以为好也。③ 表示永远都爱她。
 
 投我以木桃,④ 姑娘送我大木桃,
 报之以琼瑶。⑤ 我用美石来回报。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回报,
 永以为好也。 表示和她长相好。
 
 投我以木李,⑥ 姑娘送我大木李,
 报之以琼玖。⑦ 我用宝石作回礼。
 匪报也, 不是仅仅为还礼,
 永以为好也。 表示和她好到底。


 
 【注】 ① 投: 投赠。木瓜: 一种落叶灌木 (也称楙树) 的果实,长椭圆形,有浓烈的香气。②琼: 赤玉,引申为美玉的通称。琚(ju):一种佩玉。“琼琚”和下二章的 “琼瑶” “琼玖”都泛指美丽的佩玉。③匪: 通“非”,不是。好: 爱。④木桃: 果名,也叫白海棠。一说即桃子。⑤瑶: 似玉的美石。⑥木李: 果名,又名木梨。一说即李子。⑦玖:比玉稍次的黑色美石。
 
 这首诗是写青年男女互赠礼物的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只换两个词,其余词语完全相同。每章的开头两句,写男女互赠礼物,三、四句写永远相爱的决心。全诗以“我” (男子) 的口吻写出。
 开篇就以动作性很强的“投”字领头,给人以突如其来之感。是谁这样大胆地投出木瓜、木桃、木李?诗中虽未明言,但从所投之物却可推断 。木瓜、木桃、木李全是乡间很寻常的水果,也是女子身边所有之物,想来是当地所产,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采摘这些果实的人是谁?在古代承担采摘活儿的多是女性。从《诗经》的国风诗中就可以窥见这一情形。《关雎》中采荇菜的是淑女,《卷耳》中采卷耳的是妇女,《芣苢》中采车前子的,《采蘩》中采白蒿的,《采蘋》中采浮萍的,《采葛》中采葛的,都是女性。那么将刚采摘来的木瓜、木桃、木李投赠给人的,大约也是女性罢。报答者又是谁呢?用以报答的是琼琚、琼瑶、琼玖等佩玉,这些装饰品是女子们用得着的,也是她们喜爱的。故尔,在诗经那个时代,男子们常把这些东西送给自己心爱的人。例如,《郑风·女曰鸡鸣》中的“杂佩以赠之”,写的就是丈夫把杂佩送给妻子,《王风·丘中有麻》中的“贻我佩玖”,写的是男子将佩玉送给自己的情人。可见,《木瓜》中以琼琚等佩玉相报的定然是男子了。诗的开头两句,一投一报,显然是青年男女互赠礼物,表达爱情。其中最值得分析的是“投”字。
 一个“投”字活画出女主人公热情、活泼、勇敢的性格。《诗经》的风诗中,写女子赠送男子礼物,常用动词“贻”,如“贻我彤管” (《邶·静女》)、“贻我握椒” (《陈·东门之枌》)。表示赠送,也有用“归”或“赠”的,如“自牧归荑” (《静女》) 、“杂佩以赠之”(《女曰鸡鸣》)。而这首诗却用动词“投”。“投”就是“扔”或 “掷”的意思,引申有 “赠送”的意思,姑娘不是把木瓜、木桃、木李温情脉脉地或悄悄地送到她所爱的人手里,而是公开地、大胆地扔了过去。一个 “投”字,写出了姑娘的热情活泼和对爱情的勇敢追求。
 一个 “投”字犹后世所谓“抛繡球”的 “抛”, 也刻画出女主人公表达情怀的含蓄。在劳动生活中,青年男女之间产生了纯洁健康的爱情,东方女性往往用象征性物件寄寓情意。《木瓜》诗中所写的姑娘,正具有东方女性的这一特点。她虽然热情活泼,但不失东方古典式女性的端庄。她虽然有勇敢的追求,但并不狂放。她虽然有强烈的爱,但并没有在小伙子面前说 “我爱你呀”之类的话。她仅仅是向小伙子投过去一个瓜、一个桃、一个李而已,热烈的爱情用了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姑娘是热情、活泼、可爱的,小伙子则是忠厚的。也许小伙子早就爱上姑娘了,所以当木瓜、木桃、木李传来爱情的信息时,小伙子立即以美丽的佩玉报答。这佩玉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它象征着男子对姑娘的钟情,对爱情的坚贞。这心意,唯恐姑娘不了解,小伙子便作了彻底的表白: 我把佩玉送给你,并不是对木瓜、木桃、木李的回赠,而是表示永远爱你! 这样的表白,简直是海誓山盟了。
 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诚。
 《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卫国人为报答齐桓公救卫国的恩德而作的,将此诗牵强附会于历史,学界多不赞同。

《诗经》·《木瓜》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你将木瓜投赠我,

报之以琼琚。我拿琼琚作回报。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你将木桃投赠我,

报之以琼瑶。我拿琼瑶作回报。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李,你将木李投赠我,

报之以琼玖。我拿琼玖作回报。

匪报也,不是为了答谢你,

永以为好也。珍重情意永相好。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 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 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