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有杕之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有杕之杜》有杕之杜,那棵杜梨真孤独, 生于道左。长在路左偏僻处。 彼君子兮,那君子啊有风度, 噬肯适我?可愿屈就来访吾? 中心好之,爱贤盼友欲倾诉, 曷饮食之?何不请来喝一壶? 有杕之杜,那棵杜梨真孤独, 生于道周。长在路右偏僻处。 彼君子兮,那君子啊有风度, 噬肯来游?可愿屈就来看吾? 中心好之,爱贤盼友欲倾诉, 曷饮食之?何不请来喝一壶? 关于本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 一、 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 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 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 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 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 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 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本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诗共两章,各六句。每章的开头均为“兴之比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杜梨长于荒野偏僻处,果小而酸,向来被人冷落,显得孤零零的。作者在此,借物起兴,以物喻人,用触物兴叹的手法引出下文,显得顺理成章。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有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本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有“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有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有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此为“我”的想象),历历在目。 本诗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有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有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诗经·有杕之杜
【注】 这是东周时期流行于唐 (后改国号晋,即今山西太原一带) 的一首情歌,写的是一位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殷殷思念、热切盼望。 诗一开头以杜梨起兴,引出下面的正题来。自然界中的杜梨是一种自生自长、果实小而酸的野梨树。也许和它生长的环境以及可怜巴巴的果子不无联系吧,《诗经》里的杜梨树都是作为一种孤独自伤的意象出现的。《唐风·杕杜》就用它引出了一位无兄无弟、踽踽独行的流浪者痛苦的心声,《小雅·杕杜》也是写思妇怀念征夫的。本篇也不例外。一株孤孤单单的杜梨树,它寂寞地生长在大路边,而与那道路构成了一个画面: 孤生特立的杜梨伫立着,弯弯的道路伸向画面之外、不可知的地方。作为每章的兴句,既引出了下文,又包含一种“画外音”——苦苦企盼、因没有见到情人而感到孤寂的女子,和盼未至、难以把握的情人,不是跟杜梨与道路的关系有着某种相似吗? “生于道左”、“生于道周 (即 ‘右’ )”。方位上的易辞,不仅出于合辙押韵的需要,及使复沓之中显出变化,也可见诗中杕杜非实际景物,乃是象征意象。 “君子”是女子称她心爱的人。那心上的人儿哟,可“肯”来我这里呢?可“肯”看上我一看?不是我通知他来,不是被什么别的人叫来,驱使他来的唯一的动力,应当是我,是对我的爱,他应是心甘情愿、被我吸引来的。这种爱不由一个人造就,需的是心心相印,所以“彼君子兮”二句除了毫不做作地道出了女子对情人火辣辣的盼望之外,也流露出一种深怕“求之不得”的隐隐的担忧。 也许“君子”还没来,女子再次倾诉衷肠: “中心好之”,我是在心的深处爱着他呀。在假想的会见中,心上人一来我就会端上淳香的米酒、鲜美的菜肴,让他美餐一顿。他若真的吃了、喝了,会因为是我亲手烹制而倍觉情深味远; 即使他还没来,在想象之中我看他吃了、喝了,心里也充满幸福! 痴心女儿苦苦盼望,“彼君子兮”到底来了没有?不得而知,只知在遥远的古代,在晋国那片瘠薄的黄土地上,有过如此深挚的追求思念,有这样孤独的杜梨树,树旁的大路仲向不可知的地方…… 旧说以为本诗是刺晋武公“不求贤以自辅” (《诗序》) 或诗人“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 (朱熹) 前者是汉儒以史证诗、强经就已得出的结论,后者系前者之修正,亦不足为凭。这首风诗不是属于巫史文化的原始诗歌,不应视为政治、历史或宗教的文献,它已经是一首有兴、有赋,初具情趣的抒情性艺术作品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