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叔于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叔于田》叔于田,叔段打猎在野地, 巷无居人。里巷空旷不见人。 岂无居人?哪是真的不见人? 不如叔也,没人能与叔段比, 洵美且仁。确实俊美又谦仁。 叔于狩,叔段打猎在冬季, 巷无饮酒。里巷再没人喝酒。 岂无饮酒?哪是真没人喝酒? 不如叔也,没人能与叔段比, 洵美且好。那么有为又聪秀。 叔适野,叔段打猎在郊外, 巷无服马。里巷再没人骑马。 岂无服马?哪是真没人骑马? 不如叔也,没人能与叔段比, 洵美且武。英俊勇武本领大。 本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毛诗序》云:“《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言大叔得众,国人爱之。”虽两者有“刺郑庄公说”与“赞美叔段说”的不同,但对本诗“悦”、“爱”叔段的内容并无歧解。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叔于田》,赞美猎人之歌”,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歌”,以为“叔”指青年猎手;袁梅《诗经译注》则承朱熹《诗集传》“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之说绪余,说:“这只歌,表现了女子对爱人真纯的爱慕。”以为“叔”指男性情人。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太叔段勇而有才干,并深得其母武姜的宠爱,被封于京地后,整顿武备,举兵进攻郑庄公,最终失败外逃。若诗中之“叔”为太叔段,则此诗当为其拥护者所作,但按验文本,并无明证。至于说诗中含“刺”,更属无稽之谈。因此今人多不取《毛诗序》之说,实为顺理成章之事。笔者以为,从文本本身看,“赞美猎人说”应是最站得住脚的,虽然本事不可考,但唯其不受具体人事限制,兴发感动力才不需激发便具有超越时空的动量。 在《诗经》三百篇中,《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论其艺术成就,此诗当可与那些最优秀之作相颉颃。诗分三章,纯用赋法,但流畅谐美中有起伏转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则与假比兴曲笔描写者异曲同工,难分轩轾。它的成功之处,除了运用《诗经》中常见的章段复沓的布局外,还在于运用设问自答、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 章段复沓,是《诗经》中最重要的结构特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口传文化社会中祭仪表演时的应和歌唱。复沓的作用可类比于押韵,是潜在的心理和声,它反复地再现主旋律,唤起听众或读者的认知和体会。《叔于田》三章句式结构全同,与其他类似结构的《诗经》篇章一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因为复沓而加深了听众或读者对主人公“叔”的印象。而这种复沓是有变化的复沓,各章各句替换几个字,既保持了韵律感,又深化了主题。实际上,拿现代音乐术语来解说,此诗正是一首分节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则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词。 章句复沓,自然算不上是《叔于田》一诗的专利,但设问自答、对比夸张则显然是其独具个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第三句“岂无居人”、“岂无饮酒”、“岂无服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 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过自问自答,将“洵美……”、“不如……”、“巷无……”(真的既英俊又……人们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没有人……)这样的正常顺序作一转换,顿觉奇峰突起,余味曲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道:“平说安能警策,突翻突折,簸弄尽致,文笔最奇。”吴闿生《诗义会通》也说:“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对此妙笔都青眼有加。这一设问自答的手法,实际上源出周人对商人占卜贞问的甲骨刻辞的着意模仿。在甲骨卜辞中,因求问神灵需将正反两种结果都记刻于龟甲上,请决于神判,便产生了此类句法的滥觞。此诗中,一正一反,直陈与疑问并举,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陈震语)的笔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这一结论。而“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的夸张描写,则将众人“不如叔也”的平庸与“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两者间的反差强调到极致。而通过居里、喝酒、骑马这样的生活细节来表现“叔”的美好形象,无疑也很有人情味,有较强的煽情作用。诗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将主要内容交代完毕之后逸出一笔,不仅使主题更为充实,也使对“叔”的夸张描写显得有据可信。 总之,此诗虽非《诗经》中名篇,但其审美价值自不容轻视。钱钟书《管锥编》指出: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数句,句法正出自本诗,其对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诗经·叔于田叔于田。① 叔去打猎动了身, 巷无居人。 巷里空空再无人。 岂无居人? 哪是巷里没有人? 不如叔也, 谁也比不上叔呵, 洵美且仁②。 真是漂亮又宽仁。 叔于狩, 叔去狩猎动身走, 巷无饮酒。 巷里再无人饮酒。 岂无饮酒? 哪是没有人饮酒? 不如叔也。 谁也比不上叔呵, 洵美且好。 真漂亮又有好身手。 叔适野, 叔往打猎郊外去, 巷无服马。 巷里没人把马驭。 岂无服马? 哪是没人把马驭? 不如叔也, 谁也比不上叔呵, 洵美且武。 真是漂亮又勇武有力。 【注】 《叔于田》,是一首赞美猎者“叔”的短歌。《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诗中之“叔”即《左传·隐公元年》所载之共叔段 (按共叔段系郑庄公之弟,被封于京,后攻庄公,欲篡其位; 事败,逃往他国。) 此说可备一解,却也显然有可商之处。清人崔述就曾指出,“仲与叔皆男子之字,郑国之人不啻数万,其字仲与叔者不知几何也”,怎见得“郑有共叔,他人即不得复字叔” (参见《读风偶识》) ? 况且,全诗只有正面颂扬,并无讽喻之意,所谓“刺庄公”云云,不过是一种臆测罢了。总之,本诗所赞美的对象不必定是共叔段,而只是一位猎者,一位出众的男子。作者以夸美的笔调、深挚的感情,热烈赞誉了他雄健的体魄、卓越的能力和美好的气度。全诗虽无正面的具体描绘,却构思奇巧,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诗作极富于韵味。 诗一开始,就造语警拔,起势突兀。请看,“叔于田,巷无居人”,只因一个“叔”的出外打猎,整条街、巷,突然变得空无一人,这难道不是有点耸人听闻吗?旧评云“次句奇极” (引自 《诗义会通》卷一) ,甚是。此句奇就奇在它的出人意外,一开始就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然而,“叔”往打猎,街巷何以会空无一人?何至于空无一人?诗允许造奇,但这里是不是有些奇得悖于生活常理,以至于失却其合理性呢? 应该说,诗的饶有兴味处,正在于作者“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 (《诗义会通》卷一) ——既运用了极度夸饰造奇之笔,复又就此作了巧妙的补充和申明: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原来,“巷无居人”句,并非“实赋”,而是 “虚写”。朱熹解释得好: “非实无居人也,虽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是以若无人耳。” (《诗集传》卷四) 这样,“巷无居人”不过是用以突出作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主观感受而已。 由此看来,诗篇虽以 “叔于田”起句,落脚点却不在郊外紧张、激烈的狩猎活动和 “叔”追禽逐兽的英雄壮举,而是把视角留在街巷,留在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心理世界,以 “叔”出猎后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这一特殊角度来写 “叔”,通过 “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来加以渲染。这里虽未对 “叔”作正面具体的描绘,但这一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吗,“叔”往狩猎,竟至使人有 “巷无居人”之感,更进一步说,在抒情主人公的眼里,竟再无 “洵美且仁”、能饮善骑之辈,这是何等引人注目、不同凡响! 由此,我们不但了解到这是一位容貌健美、孔武有力、能饮善骑的猎者,而且可以想见他一定是众男儿中最出类拔萃的姣姣者。就这样,作者无须费多少笔墨,而只借助于 “巷无居人”的铺垫,引发读者的想象,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超常拔俗的猎者的突出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饮酒、服马,绝不可理解为一般的饮酒作乐,这是一种诗的象征,其中所蕴含的是当时所崇拜的男 性的力度和勇武,是一种阳刚之气,虽未免偏于表面和外在,但在人类早期的文化层面上,在人类主要还要靠气力与自然拚搏的时代中,这作为男性美的突出特征,乃是人们所咏唱的基本母题之一。《邶风·简兮》中抒情女主人公倾慕那位领队舞师,不正是因为他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吗? 所谓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卫风·伯兮》)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周南·兔置》) 等等,不也是在赞美一种勇武有力的气度吗? 《叔于田》中对 “叔”堂堂容貌以至勇武之力的赞誉,同样反映了当时的这种审美观念。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正因为诗篇是通过抒情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写“叔”,在 “叔”这一出众的形象树立起来的同时,另一个人物——抒情主人公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这里的一切,其实都是这位抒情主人公心理活动的表白。“叔于田”,顿觉空旷、寂寥,竟至有“巷无居人”之感,他 (她) 对“叔”是怎样的专注、倾心! “叔”的离去,带走了他(她) 的天地,他 (她) 的整个世界,这种感情又是何等的执著、深沉!从这种赤热感情的角度讲,“巷无居人”虽有悖于一般常理,却十分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和心理时空; 这使我们想到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郑风·出其东门》) 的内心独白,也使我们想到了“岂无膏沐,谁適为容” (《卫风·伯兮》) 的心理情境……如此专一、排他,恐怕只有火热的爱情! 由此,是否可进一步想象,这是一位痴情的姑娘对她心中的英雄,热烈的赞美?朱熹《诗集传》在采用《毛诗序》说法的同时,又加上一句“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可见他也从其中的感情色彩中体味到某种情爱的成分,以至对《毛诗序》 产生了两可之意。其实,毋庸置疑,这的确象是一首真挚而热烈的情歌,虽未直言情,但情在其中,正是在这带有相当夸饰成分的赞美中,灌注了女主人公对自己意中人的满腔热爱之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