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凫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凫鹥》凫鹥在泾,野鸭沙鸥在河水, 公尸来燕来宁。公侯之尸入宴心宽慰。 尔酒既清,你的酒浆真清冽, 尔殽既馨。你的菜肴真香美。 公尸燕饮,公侯之尸来宴饮, 福禄来成。福禄双全永伴随。 凫鹥在沙,野鸭沙鸥在河滩, 公尸来燕来宜。公侯之尸入宴心畅欢。 尔酒既多,你的美酒量真多, 尔殽既嘉。你的佳肴味真鲜。 公尸燕饮,公侯之尸来宴饮, 福禄来为。福禄双全永增添。 凫鹥在渚,野鸭沙鸥在河渚, 公尸来燕来处。公侯之尸入宴心安舒。 尔酒既湑,你的酒浆滤得清, 尔殽伊脯。你的肉脯煮得酥。 公尸燕饮,公侯之尸来宴饮, 福禄来下。福禄齐降永佑助。 凫鹥在潈,野鸭沙鸥在河汊, 公尸来燕来宗。公侯之尸入宴心欢洽。 既燕于宗,设宴酬尸到宗庙, 福禄攸降。福禄所降就在那。 公尸燕饮,公侯之尸来宴饮, 福禄来崇。福禄不绝临你家。 凫鹥在亹,野鸭沙鸥在峡口, 公尸来止熏熏。公侯之尸入宴乐悠悠。 旨酒欣欣,美酒斟酌味芳醇, 燔炙芬芬。肥肉烧烤香浓厚。 公尸燕饮,公侯之尸来宴饮, 无有后艰。永无祸殃在今后。 本诗是《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四篇。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在解《生民之什》的第一篇《生民》为“尊祖也”,解第二篇《行苇》为“忠厚也”,解第三篇《既醉》为“大平也”之后,解此篇为“守成也”,云:“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孔颖达疏云:“《凫鹥》诗者,言保守成功不使失坠也。致太平之君子成王,能执持其盈满,守掌其成功,则神祇祖考皆安宁而爱乐之矣。故作此诗以歌其事也。”似未为探本之言。宋范处义《诗补传》云:“《既醉》、《凫鹥》皆祭毕燕饮之诗,故皆言公尸,然《既醉》乃诗人托公尸告嘏以祷颂,《凫鹥》则诗人专美公尸之燕饮。”清胡承珙《毛诗后笺》云:“《既醉》为正祭后燕饮之诗,《凫鹥》为事尸日燕饮之诗。”差为近之。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周王祭祀祖先的第二天,为酬谢公尸请其赴宴(古称“宾尸”)时所唱的诗。”高亨《诗经今注》也说:“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的辛劳,摆下酒食,请尸来吃,这叫做‘宾尸’,这首诗正是行宾尸之礼所唱的歌。”程、高之说皆从范、胡之说变化而来,而更妥帖圆通,兹从之。 诗分五章,章六句,除每章的第二句为六言外,其余均为四言句。其结构有如音乐中的装饰变奏曲: 将一个结构完整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奏,而保持主题的旋律。就诗而言,此歌主题旋律便是: 野鸭沙鸥在水泽畔欢快地嬉戏觅食,公尸来到宗庙接受宾尸之礼就像野鸭沙鸥自得其所那样恬适愉悦,献给公尸的酒清醇甘甜,献给公尸的食香酥鲜美,有劳公尸沟通献祭的人们与受祭的神灵,人们答谢你,祈求神灵将福禄赐给你,并继续将福禄赐给我们!首句的“在泾”、“在沙”、“在渚”、“在潈”、“在亹”,其实都是在水边,郑笺分别解释为“水鸟而居水中,犹人为公尸之在宗庙也,故以喻焉”,“水鸟以居水中为常,今出在水旁,喻祭四方百物之尸也”,“水中之有渚,犹平地之有丘也,喻祭地之尸也”,“潈,水外之高者也,有瘗埋之象,喻祭社稷山川之尸”,“亹之言门也,燕七祀之尸于门户之外,故以喻焉”,虽对每章以“凫鹥”起兴而带有比意看得很透,但却误将装饰变奏看作主题变奏,其说不免穿凿附会。我们觉得,每章的章首比兴,只是喻公尸在适合他所呆的地方接受宾尸之礼而已,用词的变换,只是音节上的修饰,别无深意。以下写酒之美,用了“清”、“多”、“湑”、“欣欣”等词,写肴之美,用了“馨”、“嘉”、“芬芬”等词,从不同角度强化祭品的品质优良,借物寄意,由物见人,充分显示出主人宴请的虔诚。正因为主人虔诚,所以公尸也显得特别高兴,诗中反复渲染公尸“来燕来宁”、“来燕来宜”、“来燕来处”、“来燕来宗”、“来止熏熏”,正说明了这一点,语异而义同,多次装饰变奏更突出了主旋律。因为公尸高兴,神灵也会不断降福给主人,这就是诗中反复强调的“福禄来成”、“福禄来为”、“福禄来下”、“福禄攸降”、“福禄来崇”。只有诗的末句“无有后艰”,虽是祝词,却提出了预防灾害祸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引《毛序》“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的发挥倒是值得注意的。居安必须思危,这一点至今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孙鑛评曰:“满篇欢宴福禄,而以‘无有后艰’收,可见古人兢兢戒慎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这并不是泛泛之言。 诗经·凫鹥凫鹥在泾,① 水鸭、水鸥波浪上, 公尸来燕来宁。② 公尸来享受,多安详。 尔酒既清, 你的酒呀清澄澄, 尔殽既馨。③ 你的菜呀喷喷香。 公尸燕饮, 公尸来饮又来尝, 福禄来成。 福儿禄儿双双降。 凫鹥在沙, 水鸭、水鸥沙滩上, 公尸来燕来宜。④ 公尸来享受,吃得香, 尔酒既多, 你的酒呀多又多, 尔殽既嘉。 你的菜呀真好样。 公尸燕饮, 公尸来饮又来尝, 福禄来为。⑤ 福儿禄儿多多降。 凫鹥在渚, 水鸭、水鸥水洲上, 公尸来燕来处。⑥ 公尸来享受,来徜徉。 尔酒既湑,⑦ 你的酒呀滤清爽, 尔殽伊脯。⑧ 你的菜呀干肉香。 公尸燕饮, 公尸来饮又来尝, 福禄来下。 福儿禄儿纷纷降。 凫鹥在, ⑨ 水鸭、 水鸥在水旁, 公尸来燕来宗,⑩ 公尸来享受,坐在高位上。 既燕于宗, 既享受又在高位上, 福禄攸降。(11) 福儿禄儿齐下降。 公尸燕饮, 公尸来饮又来尝, 福禄来崇。(12) 福儿禄儿重重降。 凫鹥在斖,(13) 水鸭、水鸥峡门中, 公尸来止熏熏。 公尸来这儿醉醺醺。 旨酒欣欣,(14) 饮着酒呀喜洋洋, 燔炙芬芬。(15) 烧肉烤肉香又香。 公尸燕饮, 公尸来饮又来尝, 无有后艰。(16) 哪有后患挂心肠。 (金启华译) 【注】 奴隶主贵族在祭祖的第二天,为了酬谢代祖先神灵受祀的臣下或死者晚辈的辛劳,设酒筵款待他。此诗是履行这一礼仪时的乐歌。 《仪礼·士虞礼》: “祝迎尸。”郑玄注: “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尸既然是祖先的代表和象征,就必须装得十分严肃庄重,在祭祖活动的全程中正襟危坐,态度雍容,不能讲话,不做动作。这种“活见鬼”的角色是很难扮的。尸这种角色既是原始宗教巫术作用发展到奴隶社会的表现形式之一,又成了后代偶像 (包括画像) 崇拜的前身。由于祭祖时尸极辛苦,所以主人在翌日用专门礼节来酬酢他。 全诗五章,用复沓形式,反复咏唱。既记述宾尸的过程,描写酒菜佳美、主人热情,“尸”者继续说上天赐福禄等,又缠绵尽致地抒发谢尸的感情。各章除第五句“公尸燕饮”完全相同外,其余句子大多相似,只换了少数字眼。这些字眼的改换是很讲究的。 各章皆用起兴,以凫鹥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遨遊,比兴公尸受享时的愉快心情。各章首句末字为“泾”、“沙”、“渚”、“潨”、“亹”,皆交代野鸭、白鸥遨遊之所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 “按《诗》沙、渚、潨、亹,皆泛指水旁之地,不应泾独为水名……在泾,正泛指水中有直波处。”这是正确的,但未深一步谈五个词的差异和诗人之匠心。其实野鸭、白鸥是从水的中流游到沙滩、小州、两水汇合处、深峡中,越游越困难,也越勇毅。相应地”公尸来燕”,吃喝得也越来越高兴,从“宁”到“宜”、“处”、“宗”直至“熏”,从安宁到舒适、安坐、开心直至醉醺醺。赞扬喝的酒是“清”、“多”、“湑”、“欣”,即不仅清醇,而且量多、纯净、味正。吃的肴馔是“既馨”、“既嘉”、“伊脯”、“燔炙芬芬”,不仅味香,而且质高,既有肉干,又有香气浓郁的烧肉烤肉。这些美酒嘉肴,“公尸燕饮”,酒饱食足后,开口讲吉利话。他预祝这位贵族主人享大福、发大财。这“福禄”,从“成”到“为”、“下“、“崇”,直至“无有后艰”,即从福禄很重到有所增益、上天更多赐予、聚积如山,直至进“保险公司”——没有一点点后患。这最后一点,是排除主人的上级止爵收田的可能?还是害怕奴隶暴动败其家财?抑或是消弥自然灾异如火灾一类?要之,高高在上的奴隶主贵族,在极慾享受之中,也还是有“后艰”的。阶级斗争、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含贵族子弟自身的腐败沉沦) 、人与自然的斗争困扰着整个奴隶主阶级。此诗末公尸“无有后艰”的祝词,隐藏着这一秘密。这对我们认识奴隶社会贵族的心态,极有补益。 这样看来,过去许多学者论断《诗经》中的重章,只是为了反复咏吟,加强效果,不中肯綮。事实是不少诗篇的重章,并非仅出于以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歌词、简单地重复一个意思的需要。作词者扣紧中心,匠心独运地在换字眼中,宕开内容,加深主题,道出了事情的发展变化,情节的摇曳多姿,感情的奔涌腾挪。应该说,这是本诗的艺术特色。 《凫鹥》似为《既醉》之姐妹篇,它同样展示了上古宗教的风貌与流俗,宗庙祭祀的繁缛礼节,让我们认识到奴隶主贵族的穷奢极侈、心理追求与忧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