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绎 诗绎参见“薑斋诗话”。 ☚ 薑斋诗话 夕堂永日绪论 ☛ 诗绎 诗绎诗经学专著。不分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是清初著名学者,著述甚富,遍注群经,《诗绎》是他研究《诗经》所作的具有诗话性质的专著。另外,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也有论述《诗经》艺术的见解。还有《诗经稗疏》,是疏释《诗经》的著作,《诗广传》则是一部读诗的杂感集。前述两种,注重讨论《诗经》的创作艺术,后两种都是研究《诗经》的内容。以前一般以《诗广传》影响最大,《诗绎》晚近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王夫之是清代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艺术研究的第一人,《诗绎》则是他从文学角度评论《诗经》的第一部专书。在《诗绎》中,王夫之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如强调诗篇应含蓄而有馀韵。他称赞《周南·芣苢》说:“‘采采芣苢’,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认为《诗经》以后,只有《古诗十九首》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写出过这样富有馀韵的意境。他提出“意藏篇中”、“字外含远神”、“句有馀韵”才是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总结《诗经》和其他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创作经验指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分析《小雅·采薇》末段指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关于比兴,王夫之认为必须要自然而然,提出“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他赞赏“《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诗绎》还论及《诗经》的优秀传统,“故汉魏以远之比兴,可上通于《风》、《雅》;桧、曹而上之条理,可近绎以三唐”。并指出李白、杜甫都有一些句法借鉴《诗经》。杜甫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继承《小雅》、《国风》政治讽喻和社会怨诽诗的优秀传统。《诗绎》收入《清诗话·薑斋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又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 田间诗学 诗经通论 ☛ 诗绎参见《姜斋诗话》。 诗绎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是书系专门研究《诗经》的诗话,分十六条。作者强调文以意为主,重视“兴、观、群、怨”之原则,并以此作为诗歌评论之标准,曰“辨汉、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心此也”,进而论述四者相互关系“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语多精微深刻,对前人观点有所发展超越。至于艺术方法,是书亦有真知灼见。曰:“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强调情景交融。又举《周南·芣苢》:“‘采采芣苢’,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提倡诗贵含蓄、意藏篇中。关于比兴,主张要自然而然。“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也不容雕刻。”又曰:“故汉、魏以还之比兴,可上通于《风》、《雅》;桧曹而上之条理,可近绎以三唐。”注意到了前后借鉴继承之关系。《诗绎》论诗,有对儒家诗教和封建礼教继承一面,然它首次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研究,其见解多精到有价值,对清诗话有深刻影响。《诗绎》原为《诗经稗疏》之附录,后编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