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笔

诗笔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原是南北朝至唐代文体分类用语。如《南齐书·萧子懋传》:“及文章诗笔,乃是佳事。”原来南北朝时,人们习惯以文、笔相对称,文指押脚韵的诸种文体,如诗、赋、颂、赞、铭、箴等,笔指不押脚韵的诸种文体,如诏、策、章、奏、书信、议论文等。由于当时诗歌创作风气极盛,士大夫阶层“终朝点缀,分夜呻吟”(钟嵘《诗品序》),诗成为“文”中最主要的体裁,因而又流行“诗笔”之语。如梁刘孝绰兄弟中孝仪行三,长于笔,孝威行六,长于诗,孝绰乃云“三笔六诗”(《梁书·刘潜传》)。又沈约长于诗,任昉长于笔,故世称“沈诗任笔”(钟嵘《诗品》中)。萧纲《与湘东王书》亦云:“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夜琴昼瑟,是自娱怀;晓笔暮诗,论情顿足。”诗、笔的区分,也体现了当时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萧绎《金楼子·立言》云:“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系将诗歌作为文的代表。又云“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意谓诗歌应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质和感染力量,又有美丽的藻采、和谐的声律,其语反映了当时人对于诗歌类作品审美特征的认识。至于笔中诸体,多为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文体,当时人也要求它们具有语言色彩和声音之美,讲究骈偶、用典、词藻和声律和谐,故虽是实用文体,但也常常兼具审美因素,可供欣赏,“并为入耳之娱”,“俱为悦目之玩”(萧统《文选序》)。不过诗的审美性质更为鲜明。唐代诗歌创作亦非常兴盛,诗笔一语仍然流行。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陶翰:“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今陶生实谓两全。”赵磷《因话录》卷三:“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后来情形渐渐发生变化。由于古文运动开展,唐宋古文家都自称所作散文为古文,或径称为文,于是无韵之作不再称为笔而称为文,南朝文笔、诗笔对举之义渐湮,而代之以“诗文”。如宋初宋白《玉津杂诗》有云:“坐卧将何物? 陶诗与柳文。”(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引)指陶潜诗、柳宗元文。于是诗笔一语逐转为专指诗歌。如王安石诗:“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定安身比泰山。”苏轼诗:“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 诗道   诗无达诂 ☛

笔(~头;~锋;~舌;~杆;~套;~心;墨~;排~;彩~;画~;朱~;钢~;水~;金~;铅~;炭~;蜡~;~杆子;圆子~)
笔和报刊:笔枪纸弹
古代书写工具:刀笔 锥刀 锥刃
称史官之笔:麟笔
写诗的笔:吟笔 吟毫 诗笔 诗毫
撰写宏文巨著的笔:巨笔 大笔 鸿笔
画笔:彤管
粉笔:垩笔
铅粉笔:
彩笔:花管
刻蜡纸用的笔:铁笔

另见:墨 书写 写字 写画

☚ 笔   毛笔 ☛

诗(诗商;唐~;组~) 骚(~章;诗~;国~) 有声画
诗的总称:诗篇 诗章 篇什 篇章 骚章 风什
诗篇、诗作:诗什
诗和文:诗文 文咏 篇翰
诗和词:诗词 韵语 韵藻 词筩
诗和赋:诗赋 词藻
诗和辞赋:诗辞
诗和偈:诗偈
诗与酒:诗酒
诗和散文:诗笔
泛指各种体裁的诗:诗歌 章什 诗文 诗咏 诗葩 言志 风赋 吟讽 歌咏
诗歌与刑律:诗律
音乐、诗歌:声(声音)

另见:创作 写诗 用辞 诗句 诗作 诗人

☚ 诗   各种诗 ☛

诗笔shī bǐ

韵文散文的合称。也泛指作品。白居易《与元九书》:“今且各纂~~,粗为卷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