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比兴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比兴笺

诗比兴笺

诗歌总集。清陈沆编。四卷。选录汉魏乐府古诗及自汉迄唐文人五七言古诗四百余首,加以笺释,着重推测作者意旨所在。虽有创见,亦多穿凿附会之处。或谓此书系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名义刊行。有咸丰间刻本。

☚ 佩文斋咏物诗选   八代诗选 ☛
诗比兴笺

诗比兴笺

古诗选笺。四卷。清陈沆撰。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状元及第,官修撰。所著尚有《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本书选录了一般公认的属于“比兴”体的汉魏乐府、古诗以及六朝、唐代的五七言古诗等共四百多首,逐一笺释,用以说明“比兴”这种表现方法在古典诗歌中广泛深刻的影响。其笺释着重对于诗篇主题思想的阐述和分析,而不斤斤于文字训诂的考释,因而对所选各诗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分析得相当详细。本书还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诗篇内容,探索诗歌的本意,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著名诗篇,因而纠正前人对某些诗篇的误解和偏见所造成的影响。但本书也有些地方因主观臆测而流于穿凿附会。本书初刻于咸丰五年(1855),重刻于光绪九年(1883)。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光绪本断句排印出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1959年本加以重印,书末特增加了校刊记若干条,着重纠正考证上的疏谬及列举有较大出入或影响文义的异文。

☚ 古诗赏析   八代诗选 ☛

诗比兴笺

诗选笺本。四卷。清陈沆选笺。陈沆(1785—1825),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官终四川道监察御史。嘉庆晚期至道光初年,以诗文雄海内。有《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等。

《诗比兴笺》选择汉魏乐府、古诗以及六朝、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共四百多首,运用前人笺释《诗经》的方法进行笺释。其重点不在文字训诂,而在于探索诗中比兴的内在意蕴,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推究出诗人创作的本意。其中有不少精到之见,有助于纠正前人对于某些诗人或诗篇的误解。如曹操《短歌行》一诗的主旨,前人有云“及时行乐”者,有云“禅夺已萌,而沈吟未决”者,陈沆指出此诗的本意在于求贤才而建霸业,“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又如论“读陶诗者有二敝”:一是只看到陶渊明隐居田园、淡然忘世的一面,“徒以陶公为田舍之翁、闲适之祖”;二是不适当地夸大陶渊明忠于故主、耻事二姓的一面,而不考察诗的时代背景,“稍涉长林之想,便谓采薇之吟”。这些见解,都是十分通达的。但陈氏本人论诗,也有穿凿附会之处。如谓乐府《江南可采莲》一首为“刺游荡无节”,即是一例。或谓此书系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陈沆名义刊行。

有咸丰五年(1855)初刻本,光绪九年(1883)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光绪本断句出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利用原纸型,并用咸丰本加以核对后重印。

诗比兴笺

诗选注。清陈沆(1785—1825)撰。四卷。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嘉庆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沆擅长诗歌,有《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此编乃用笺释古诗三百首的方法笺释两汉、魏、晋及唐人的诗作,目的在“使读者知比兴之所起,即知志之所之也。”(魏源序)所选诗共四百多首,皆当时代表作。其笺释特点,在于着重对诗篇主题思想的阐明,并不斤斤于文学训诂的考释。并能根据作者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结合诗篇内容探索出作者写作的本意。笺释纠正了前人对某些诗篇的误解与偏见,但亦难免有主观臆测处。文字简赅,便于阅读。有清刻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五八年排印本。

诗比兴笺

诗比兴笺

诗选笺本。四卷。清陈沆选笺。陈沆(1785—1825),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官终四川道监察御史。嘉庆晚期至道光初年,以诗文雄海内。有《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等。
《诗比兴笺》选择汉魏乐府、古诗以及六朝、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共四百多首,运用前人笺释《诗经》的方法进行笺释。其重点不在文字训诂,而在于探索诗中比兴的内在意蕴,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推究出诗人创作的本意。其中有不少精到之见,有助于纠正前人对于某些诗人或诗篇的误解。如曹操《短歌行》一诗的主旨,前人有云“及时行乐”者,有云“禅夺已萌,而沈吟未决”者,陈沆指出此诗的本意在于求贤才而建霸业,“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又如论“读陶诗者有二敝”:一是只看到陶渊明隐居田园、淡然忘世的一面,“徒以陶公为田舍之翁、闲适之祖”;二是不适当地夸大陶渊明忠于故主、耻事二姓的一面,而不考察诗的时代背景,“稍涉长林之想,便谓采薇之吟”。这些见解,都是十分通达的。但陈氏本人论诗,也有穿凿附会之处。如谓乐府《江南可采莲》一首为“刺游荡无节”,即是一例。或谓此书系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陈沆名义刊行。
有咸丰五年(1855)初刻本,光绪九年(1883)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光绪本断句出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利用原纸型,并用咸丰本加以核对后重印。

☚ 白香词谱   定庵全集 ☛
00000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