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篇修辞之研究》
黄振民撰,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国文学报》第七期。诗经为我国最古之诗歌总集,各体具备,内容丰富,而其修辞方法,率多独创,常为后世作者所取效,尤具研究价值。论者依其性质不同,归纳为三十种,即譬喻法(明喻、隐喻)、拟人法、示现法、铺张法、映衬法、因果法、转进法、层进法、设问法、诘问法、拨言法、辨言法、呼告法、感叹法、借代法(以事物之所在或所属相代、以事物所具有之特征相代)、移就法、引用法、转品法(名词转作动词用、名词转作形容词用、动词转用名词用)、警句法、镶嵌法(使用思、维、言、薄、薄言、只、于、聿、曰、云、载、其、有、止、逝、斯、伊、兮等字镶嵌句中,就其镶嵌之字在句中位置,又分为句首、句中、句首同时又用于句中,句中同时又用于句末五种)、错综法(抽换字面、交换语次、伸缩文身)、对偶法、(单对、复对;正对、反对;连珠对、联绵对、数字对、当句对)、倒装语句法(随语倒装、变言倒装、加字倒置)、排比法、顶真法、节缩法、省笔法、迭字法(摹声、摹状)、反覆法共三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