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策 试策中国古代笑话。科场进士程文,多可笑者。治平中国学试策问体貌大臣,进士对策曰:“若文相公、富相公皆大臣之有体者,若冯当世、沈文通皆大臣之有貌者。”意谓文、富丰硕,冯、沈美少也。刘原甫遂目沈、冯为有貌大臣。又欧阳永叔主文,试“贵老为其近于亲赋”,有进士散句云:“睹兹黄耈之状,类我严君之容。”时哄堂大笑。 ☚ 试茶 试经义 ☛ 试策古代考试方法之一。汉代始行,即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以此取士。《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会《颜氏》博士缺,玄试策第一,拜为博士。”科举考试创立后,亦采用这种考试方法。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武德四年,复置秀才、进士两科,秀才试策,进士试诗赋。其后秀才合为进士一科。” 试策科举考试的方法之一。唐代以试事务策来考试士子,是汉代策问的继续,此法至清代仍沿用。未废八股时,乡会试的第三场试策,是条对性质,举经史政事以为问题,根据问题而逐条回答。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废八股后,改乡会试各国政治艺为策五道。其时的策文对答宽泛,略近于议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