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诉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诉权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请求法院给予司法保护的权利。诉权与审判权相对应,审判权是人民法院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诉权与诉讼权利不同,诉权是诉讼上的基础权利,诉讼权利是诉讼上的具体权利;诉权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全过程,而不同的诉讼权利只存在于不同的诉讼阶段,如起诉权只存在于第一审程序,上诉权只存在于第二审程序。但诉权与诉讼权利又有密切联系,诉讼权利基于诉权而产生,是诉权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具体表现。诉权和诉一样,也有双重含义。一是程序法上的含义,又称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是当事人起诉、应诉、进行诉讼活动的权利。二是实体法上的含义,又称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当事人通过法院强制实现其民事权益的权利。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是诉权的形式和实现手段,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诉权的内容和最终目的。诉权理论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私法”诉权说、公法诉权说等几个发展阶段。“私法”诉权说把诉权看成是“私法”上的权利,是“私法”上的请求权的作用或效果,并将起诉方视为当事人行使“私权”的方法。此说盛行于英国普通法时代,后因公法诉权说的兴起而于19世纪末时绝迹。公法诉权说把诉权看成是人民对于国家的公法上的权利;又分抽象诉权说和具体诉权说。抽象诉权说认为,诉权仅是以起诉求得诉讼开始或者实施诉讼的权能,并无求为一定判决的权利,其含义同于起诉自由权。具体诉权说认为,诉权即权利保护请求权,指当事人为求胜诉判决的权利。上述诸种诉权学说,各有其局限性,都没有对诉权的含义、内容及实质作出正确回答。

诉权

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权利或权能。广义泛指公民向国家机关提交请求,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含民事、刑事、行政诉权。狭义专指民事诉讼上的诉权。由于诉有实体意义与程序意义之分,所以诉权也有实体意义与程序意义之分。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又称“起诉权”,是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条件;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当事人提请法院运用审判这一特殊手段,实现其民事权益的请求。实体诉权与程序诉权是紧密联系的,权利主体从法律关系发生之时起,就享有实体诉权,但要实现这种权利,还必须同时具备程序诉权,法院才能够受理和进行审判活动,二者具备,权利人即可胜诉。只有起诉权而无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权利人必败诉;反之,只有实体诉权而无起诉权,法院则不受理或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

诉权

民事诉讼法学中的概念,指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对一定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权利。分为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前者是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即起诉权;后者是指通过法院判决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即胜诉权。有起诉权者,法院才受理其提出的诉讼,但若无胜诉权,便会败诉。两者皆备者,方能胜诉。

诉权

诉权

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和应诉,请求法院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保护其实体民事权益或其他受侵害权益的权利。即当事人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保护其民事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的权利。诉权的实质是司法保护请求权,也是诉存在的基础。诉权的根据是国家的宪法。诉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请求的权利。当事人行使诉权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诉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而不限于某一个阶段。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享有诉权,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在行政诉讼中,诉权则具有单向性,只有原告享有诉权,被告不享有诉权(包括不享有起诉权和反诉权),即诉权只涉及原告一方的起诉权。诉权分为两种: 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两者在内涵、法律根据、审查阶段、解决方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在涵义方面,前者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方式强制对方履行某种民事义务行政义务,以实现其民事权益和因行政违法而受侵害权益的权利,即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后者是指当事人的合法实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或发生争议时,请求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权利。在法律根据方面,前者依据民事诉讼法或行政诉讼法,后者依据民事实体法或行政实体法。在审查阶段方面,当事人有无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是法院受理案件前审查起诉阶段的任务; 有无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后才能发现。在解决方式上,前者用裁定方式; 后者用判决方式。在法律后果上,没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诉讼就无法进行; 没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则诉讼请求不能满足。区分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能够使当事人明确不同诉讼阶段的不同任务,正确地行使诉权,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能够使审判人员审查当事人的诉权时,以不同的法律为根据,正确地行使审判权。

☚ 诉   诉讼代理 ☛

诉权

起诉或诉愿的权利。广义指公民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之权,包括民事的、刑事的诉权,也包括行政诉讼和诉愿的诉权。狭义指民事诉讼上的诉权。提起民事之诉,以有诉权存在为前提。如没有诉权,法院不予受理,更不会进而作实体的裁判。诉权之有无,以当事人是否确系该民事案件的权利主体或与该案有无直接利害关系而定。例如请求偿还借款,必须是债权人; 请求离婚,必须是配偶。诉权应由有诉讼能力的原告人或其代理人行使。无诉讼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行使诉权的原告人,还必须以合格的被告人作为对方,例如请求偿还债款,必须以真正的债务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况下暂停行使诉权时,其诉权亦不得行使。例如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诉权

诉权

狭义指民事上提出起诉的请求的权利。广义指起诉和诉愿的权利,包括民事诉讼上的诉权、刑事诉讼上的诉权,也包括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上的诉权。刑事诉讼上的诉权,又有公诉权和自诉讼权之分。公诉权由检察机关行使。刑事诉讼上的自诉权以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诉愿上的诉权由当诉讼能力的原告或其代理人行使。没有诉讼能力的,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在特定情况下,按法律规定诉权不得行使。如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 义务   诉讼 ☛
000037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