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常衮辞禄唐朝优待大臣。元载、王缙为宰相时,皇帝赐以丰盛的御馔。大历十二年八月,门下侍郎常衮等建议:“餐钱已多,乞停赐馔。”得到许可。常衮又欲辞堂封(当作“堂厨”),因同列反对而止。当时议论者说:“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见《旧唐书·常衮传》)史称其人“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同上。《新唐书》本传略同) 所谓“辞禄”,并不是辞去俸禄,而只是辞赐馔、辞堂厨而已。据唐人之讥及旧史所评,常衮所为,是求清俭之名,是沽名钓誉。这可能有点苛求于人。但也不能吹夸其为高风格。 司马光对常衮辞禄,予以表扬,说是有“廉耻”的表现,胜过固位贪禄者。故认为对他不可深讥。 司马光此论,有影射王安石观点之嫌。早在熙宁元年八月十一日,司马光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辩论财政问题。王安石先提起:“昔常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其说是有史为据的,含意也讥刺常衮求名,是否有暗讽当时执政者宜引退之意,不得而知。司马光听了,忍耐不住,接着说:“常衮辞禄位,犹知廉耻,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见《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四十二《迩英奏对》)这是反驳王安石的观点。但其论据与立论有点抵牾,常衮非辞禄,只是辞赐馔,目的是固位贪禄,难以说他胜过固位贪禄者。司马光显然是为常衮辩解,是否有袒护当日执政和自卫之意,也不好说。时过十年,到了元丰年间,王安石已不在相位,也没有再谈常衮辞禄问题。而司马光却耿耿于怀,竟然还写了此条“臣光曰”,这就不能不使人深思,此乃影射王安石之说。所谓“如衮者,亦未可深讥也”,显然是暗刺王安石讥讽常衮之不当。 |